《中国楼事的民间观察》:添油加醋讲楼市不会,会的是老百姓的大白话

搜狐焦点深圳资讯 2023-11-27 14:44:1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但出就出了,人家顺手翻翻,也就过了,谁还把这书当一回事。王世泰先生是个文化学者,早年在江苏老家做过文化部门的领导,创作过许多诗词歌赋,这方面的贡献和经历,年轻的读者朋友也许了解不多,正好可以在阅读《中国楼事的…

【草青按语】

眼下房子是卖是留?是跌是涨?专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煞有介事,说什么的都有。把个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天花乱坠。让你雨里风里雾里透不过气。加上视频的推波助澜,更叫老百姓五迷三道。节奏这么一带,真的就找不到北了。最近我们发现一位文化人,也讲楼市,但他用的是平民视角看眼下的楼市。说话不自恃高深,也不装腔作势,相反却带几分机趣和幽黙,说的都是人们平时的住房的实情、买房的打算、卖房的心理那些想说而又不易表达的大实话。一句话,来自民间的心声。这声音,或许会给当前芜杂的假大空社会风气带来一阵清风。如若不信,可以把他有关楼市的书找来看看便知一二。

楼事.世情.文化

——评王世泰《中国楼事的民间观察》

文/张麒

现在是出书热,一个人花点钱出本书,并不难。但出就出了,人家顺手翻翻,也就过了,谁还把这书当一回事。但王世泰先生的这本《中国楼事的民间观察》摆在我案头,我却时时翻一翻、看一看,很多次我都是正襟危坐认真拜读。说句实在话,它太吸引我了。

中国楼市,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故事太多,曲折也太多,融入了众人的酸甜苦辣,也融入了大众的期许和期待。王世泰先生的这本书,就是句句讲楼市、字字析楼事的,但总是以民间的视角、民间的立场来审视、评判和归结,因而句句含金,字字融情。如《董生笑了、房价涨了,老百姓呢?》《合作建房这块石头,能激起多大的浪花?》《楼市很游戏,问题真复杂》等等篇什,无不如此。

中国的楼市,有许多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有许多执行层面的添油加醋,也有购房者的经济、思想的流转和和更变……复杂得很,微妙得很,不是一句“楼市好与不好”、“国家重视不重视”、“消费者有没有购买力”这样的轻佻的话题就能说得清的。王世泰先生不避难点、热点,善于借助民间的智慧来回答,以来自民间的活生生的案例来推理和演绎,并作了许多精彩的延伸,展示了中国楼市的民间力量和普遍的舆情,形成了本书的独特视角,堪称波澜壮阔、扑朔迷离的中国楼市的民间观察,堪可珍视。若干年后,当学者专家们写到中国楼市发展变迁的历史时,这部《中国楼事的民间观察》大可作为有价值的史料佐证。

平心而论,房地产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普通大众要企及它,还有点远,至少有些隔膜,有些朦胧。如何把它讲清楚、讲得通俗易懂,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世泰先生在岭南地区、特别在深圳地产界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孜孜以求,朝夕探索,早成为业界的行家。他的观察,他的思考,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既有国际视野,也有平民触角,读来引人入胜。如《美国人来卖房子了,你欢迎吗?》,就是大视野和小视角的融合,严肃的话题轻滑出炉,足见睿智。

王世泰先生老家在江苏东台,早年在江苏企业、文化界供职,结交了各地、各界的朋友,这一切,为他著述这本书、讲述中国楼市故事积蓄了力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书中有篇《小阳春,春多久?》的文章就说;“《北京晚报》一贯是京片子风格,对于“小阳春”的景致,有个俏皮的画像——专家叫,政府跳,开发商笑。如此勾画了楼市利益关联各方的微妙神情和作为…… ”,就是他在北京有很多新闻界、地产界朋友,且透露出房地产与北京的许多关联;“老伴的朋友,一位退休老太太……”,看得出他的渠道来源很广,且多在民间;“有亲戚住在闵行莲花路附近,去电话问情况……”,是说他与上海官方、民间联系很紧密、很频繁。这就是为什么王世泰先生对中国房地产把脉那么准,他用了许多“望、闻、问、切”的功夫。

中国是一个文化的国度,任何词义的表达、渗透,都要通过文化。通过文化的渗透,达到传播和影响的目的,可以说,《中国楼事的民间观察》一书是文化传播的集大成者,那种处处透过的文化案例、文化信息,叫人在阅读中不疲倦,时有新鲜感,犹如涓涓流淌的山泉,扑鼻而来的沉香味。正因为这样,使得有些高深、容易弄得沉闷枯燥的房地产问题能够得到通俗易懂的表达、有趣的表达,从而使人入耳、入脑、入心。这方面的例子我就不一一例举了,大家只要读过这本书后就会有真切的体验。

王世泰先生是个文化学者,早年在江苏老家做过文化部门的领导,创作过许多诗词歌赋,这方面的贡献和经历,年轻的读者朋友也许了解不多,正好可以在阅读《中国楼事的民间观察》中得以弥补。

(作者系文化学者、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研究员)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