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 2019中国(深圳)会展经济发展论坛

搜狐焦点深圳商务 2019-09-17 09:27:58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中国(深圳)会展经济发展论坛将于9月17日14:30在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举行。

招商蛇口和华侨城共同参与建设、运营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展馆总面积约为50万㎡,其中一期为40万㎡,整体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较大会展中心。据悉,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将于今年11月迎来全球排名前列场展会。

会展经济将如何把脉下一轮发展趋势,寻找会展业创新发展的新途径和机遇?中国(深圳)会展经济发展论坛或能为你揭晓。

据悉,中国(深圳)会展经济发展论坛将于9月17日14:00在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举办。论坛特邀马光远、高海燕、王泽坚等知名专家,共话会展经济推动下的产业新机遇及全球较大会展中心给深圳带来的国际化机遇和繁荣远景。搜狐焦点为您全程直播,敬请期待!

活动时间:9月17日14:00-18:00

活动地点: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

活动流程:

14:00-14:30 活动签到

14:30-14:35 开场词

14:35-14:40 开场舞蹈

14:40-14:45 领导致辞

14:45-15:15 王泽坚

《湾区视角下的会展新城规划》

15:15-15:25 发布仪式

《中国深圳:会展经济与全球性城市崛起(2019)研究报告》

15:25-16:05 高海燕

解读《中国深圳:会展经济与全球性城市崛起(2019)研究报告》

16:05-16:45 马光远

《大周期、城市化与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16:45-17:25 圆桌对话

《会展经济推动下的城市机遇、城市机遇、企业机遇新风向》

17:25-17:30 合影留念

活动嘉宾

招商蛇口副总经理、深圳区域总经理、深圳区域资产经营事业部总经理聂黎明先生;

招商蛇口深圳区域营销管理中心总经理王海斌先生;

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马光远老师;

深圳市企业并购促进会执行会长、深圳市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高海燕先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王泽坚先生;

原深圳贸促会副主任、经纬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中非经贸投资战略研究院院长郭经纬先生;

阿里巴巴国际ICBU资深专家,阿里巴巴一达通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肖锋先生

项目简介

会展湾·中港,位于宝安区凤塘大道和地铁20号线交汇处,紧邻在建地铁口会展北站,未来围绕新国际会展中心还将有地铁12号线、地铁20号线和穗莞深城际等多条快速路通过,区域轨道交通便利。

据较新消息,会展湾·中港办公产品即将推出,总建面约8万㎡,定位为总部办公,共280套,面积段在103.15-564.99㎡。

——直播内容——

14:30 主持人介绍现场嘉宾

【主持人】:亲爱的朋友们,欢迎来到“2019中国(深圳)会展经济发展论坛 会展经济推动下的产业新机遇”的活动现场,今天的发展论坛即将开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2019中国(深圳)会展经济发展论坛 会展经济推动下的产业新机遇”的活动现场,我是文睿。很荣幸,时隔一年再次受到主办方招商蛇口的邀请,与现场很多熟悉的老朋友一同为湾区发展而来,为会展未来而聚。在此,我谨代表主办方招商蛇口,向各位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隆重介绍出席本次“2019中国(深圳)会展经济发展论坛 会展经济推动下的产业新机遇”的各位领导及嘉宾,他们分别是:

招商蛇口副总经理、深圳区域总经理、深圳区域资产经营事业部总经理聂黎明先生;

招商蛇口深圳区域营销管理中心总经理王海斌先生;

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马光远老师;

深圳市企业并购促进会执行会长、深圳市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高海燕先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王泽坚先生;

原深圳贸促会副主任、经纬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中非经贸投资战略研究院院长郭经纬先生;

阿里巴巴国际ICBU资深专家,阿里巴巴一达通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肖锋先生;

同时也要欢迎来到现场的每一位最最尊贵的来宾朋友们,一并感谢!

会展业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至今已拥有近170年的发展历史,而得益于会展业的1:9经济带动效应,会展经济在国外更是早已被冠名为“城市撒钞机”的美誉。随着落址于宝安的全球较大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历经三年美好等待后,即将于今年11月份正式迎来首展。作为全球较大的展馆以及大湾区的重要引擎,如何推动全球城市与产业发展?未来又会给深圳带来怎样的产业剧变?带动宝安产业转型升级?今天我们将会在此共同探讨会展经济的推动作用下所迎来的产业新机遇!

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招商蛇口副总经理、深圳区域总经理、深圳区域资产经营事业部总经理聂黎明先生上台为活动作开场致辞。

14:50 聂黎明致辞

【聂黎明】: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在这样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与大家共聚在“2019中国(深圳)会展经济发展论坛”的活动现场,共话全球较大会展中心给深圳带来的国际化机遇和繁荣远景。我谨代表招商蛇口和华侨城对各位的光临表示诚挚而热烈的欢迎!

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将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未来建成全球标杆性城市。会展新城依托全球较大会展中心的产业引擎、湾区交通中心的先天优势,将与前海蛇口自贸区合力成为深圳融入湾区的两大枢纽。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是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中的重要布局,是深圳未来发展百年大计的重要项目,对此深圳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总展馆面积约为50万平方米,其中一期为4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较大会展中心。同时还开发了150多万平方米的会展配套,包括全球较大的会展酒店群、32万平方米国际体验式商业、会展总部商务办公,这里将快速发展为深圳西部新中心。会展业被誉为“城市建设加速器”,产业带动系数超过1:9,即会展产值为1,带动相关产值收入将超过9倍,助力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的作用非常明显。预计展馆投入运营5年后,将给深圳和宝安带来上千万会展相关人流和上千亿相关经济产值。届时,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及周边配套将成为全球最前沿的技术展示平台、国际高端商务客流集聚深圳的排名前列站和核心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引擎和产业名片,是深圳打造全球标杆城市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华侨城集团作为中国文化产业领跑者,致力于通过独特的创想文化,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引领中国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在过去的30多年里,华侨城先后创造了欢乐谷、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东部华侨城、欢乐海岸等行业先进品牌。

招商局集团,创建于1872年,是中国民族企业的先驱,企业实力雄厚,截至2018年底,招商局集团总资产规模和利润总额在央企中排名排名前列。招商蛇口作为招商局集团旗下城市综合开发运营板块的旗舰企业,以独具特色的“前港-中区-后城”区域发展模式,持续开发运营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深圳蛇口片区40年,已在全国布局50多个城市,孵化并培育了以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中集集团、招商地产等为代表的知名企业。招商蛇口和华侨城作为两家扎根于深圳的央企,拥有雄厚的企业实力和丰富的开发运营经验。此次,两大央企一同参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和周边配套的建设和运营,参与会展新城的开发,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感谢深圳市委市政府、宝安区委区政府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相信两大央企的联袂合作,将创造比肩国际湾区的粤港澳大湾区新地标,打造精彩绝伦的城市国际会客厅。11月,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将迎来全球排名前列场展会,届时欢迎大家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最后,祝2019中国(深圳)会展经济发展论坛成功举办!谢谢大家!

15:00  王泽坚主题演讲《全球较大会展新城未来规划与配套》

【主持人】:谢谢聂黎明先生的精彩致辞,让我们感受到百年招商蛇口“城市生长的力量”以及打造深圳城市新名片的这份信心与态度!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无论是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正式落地,还是8月18日中央将深圳升级为先行示范区,其实都明确了将深圳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龙头城市与全球标杆城市的决心。在今天的活动现场,也是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几位重量级别的嘉宾,他们将会从自身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深入分析大家最为期待的湾区新机遇下会展经济助推未来产业升级、城市发展。

首先掌声有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王泽坚先生为大家带来“全球较大会展新城未来规划与配套”的主题演讲。

【王泽坚】:尊敬的各位来宾,下午好!首先感谢主办方的邀请,让我再次参加这个高规格的论坛,今天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关于会展城规划。

刚才的暖场片已经将规划的核心内容展现出来了,今天我想交流三个方面,主要是我们选择这个方案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背后的思考是什么,即将呈现给大家的高品质空间又是怎样的。

一、新形势——湾区视角下的国际会展城

首先从空间维度看一下这个会展城所处的区域发展环境特征和趋势。由左图可以看出,早在2000年左右,环珠江口的各大城市纷纷推出自己的滨海新城区建设计划,有的城市推进快,有的城市推进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出时,在新一轮湾区协同发展格局下,每个城市把这个举措执行得更加坚决,一大批高端化、区域化和国际化职能正在向湾区滨海一线聚集,湾区变成一个地区的发展热点,原有的珠三角广深港传统发展轴线被环湾轴线逐步取代,变成一个地区的重要发展引擎。会展城所在的大空港地区正好位于前海向北的功能拓展区,即前海蛇口自贸区外延拓展区,自然成为深圳参与湾区竞争合作的先锋地区。

从右图可以看到它处于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在大空港规划,也即所谓会展新城的上位规划中提到这个片区的发展目标是大湾区经济核心区、国际航空枢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基地,航空枢纽的概念包含大会展中心的会展城概念,在传统科技创新走廊上的重要节点。

广深港走廊在新的发展趋势中分解为两个走廊,一是环湾走廊,也就是原来的广深沿线,二是偏向南北的深圳中轴,这两个走廊在空间距离上大概有15-20公里的范围,和世界上其他湾区的发展规律一样,一个成熟的湾区沿湾内侧的发展走廊多数集聚的是金融、高端生产服务业等,向内陆辐射的是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发展走廊。在会展新城位置上还有一个东西向走廊,是深莞惠科技制造轴线。我们提出这个地区还有一个特殊的使命,它是几条轴线的交汇地区,有面向深莞区域合作中心的概念,重点培育国际商贸、会议会展、信息服务和科技创新功能。

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尚未出台)定的格局中,这个区域是西部城市中心,形成高规格、高品质城市服务、商业服务和游憩休闲中心,作为空港新城的范围,已经成为深圳17个(现为18个)重点发展片区之一,代表深圳市政府较高建设水平的高品质、高标准开发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营的17个平台,重任在肩。

在这个地区有会展+、生态+,甚至还有西边的海洋+,用国际会展中心、海上田园和海洋新城等多核驱动,特色发展。关于会展1:9的产业带动,刚才文睿已经说到了,后面高老师和各位嘉宾也会详细展开,我们对会展的核心产业进行调整,产外实现结构优化,这个地区最关键的是生态本底的保障,华侨城参与北边的海上田园城的开发,加强城市配套,提供更优质的居住条件,把这个地区的城市功能进行彻底升级。

结合这一发展背景研判,较新修正的目标定位是海洋新城+国际会展城,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宜居宜宾一游宜业的现代化国际化绿色生态新城。它是城市的概念,而非临空产业区的概念。

二、新阶段——以人为本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个地区不仅是产业区的概念,它是一个更有活力的城市的概念,会展城作为这个城市的中心极核,参与到会展生态圈的建设和西部中心区的构建过程,它为这个地区带来大量的信息流和人流,聚集大量的产业和就业岗位,这背后是怎样的道理和逻辑?从会展中心到活力都会,新的发展阶段人是最重要的,设想一下,如果90年代有这样一个会展城放在这里,什么都跟着来了,但现在不是这么简单的逻辑,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给大家推荐一本书,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乔尔·科特金写的《新地理》,他在考察数字经济对美国人的生活和居住状态重塑时揭示了这么一个道理,他说当今最重要的不再是自然资源,而是获得专业人士的能力,所谓专业人士是科学家、工程师以及主导新经济的其他相关专业人士。这些人是怎么抓的呢?这里有这样两条论述:今后的选址因素中,地区生活质量的高低远比其他因素更重要,哪里更宜居,知识分子就会到哪里居住,知识分子到哪里居住,人类的智慧就在哪里汇集,人类的智慧在哪里汇集,人类的财富最终就会在那里汇聚。当个人或是先进的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选址时,不再需要寻求较大、较便宜、较受欢迎的地方,他们将寻求一种新的地方,对他们的价值观和内心深处更具有吸引力。

考察世界上先进的城市,确实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他们有一流品质的工作生活环境和独特的本土特色与活力,对于深圳的城市有什么启发?比如说美国纽约始终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增长是必然的,创新经济中他们要保证有丰富多元的产业体系、功能混合可持续的产业生态环境,而且有多样化、多类型,特别是低成本的创新空间来建设新城区,这是发展的原动力。另一方面他们在活力建设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要荟萃特色生态资源,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二是要有国际一流品质的工作生活环境和城市配套服务能力,三是有人文尺度、环境美好的城市公共空间,第四也是非常重要的,即具有丰富的公共生活、本土文化特色和活力场所。

举个例子,人们经常说深圳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当年的纽约也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但谁现在再谈起纽约还会认为它没有文化呢?这是第五大道著名的1.2英里,有9个大博物馆、一系列小馆,包括大都会博物馆、犹太博物馆和纽约博物馆等等,纽约的经验是可以用代偿效应迅速把文化设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提升起来,对我们有很大启发。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城市有着持续的人才吸引力,造成的影响是常住人口和就业人口快速增长,高技能人才、创新人才不断集聚,国际人口比例持续增加。我们作为一个先行示范区,在国际人口价值认同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一块还需要进一步做。

再看一看新时代提出的“一优三高”,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高水平治理是最基础的平台,如果没有高水平治理,前面两高不可能实现。2017年中央推出雄安计划,从“深圳速度”引领的前30年进入“雄安质量”引领的后30年。三年过去之后,8月18日又提出深圳示范,很有深意,有各种解读,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雄安是一个新城,它的高标准在很多存量地区是无法复制或只能顶礼膜拜,无法依照它的路径去做。深圳这个快速发展的城市前30年积累了很多问题,现在经济发展势头非常好,做一个新的示范是比较可行的途径,所以才会有深圳示范的概念。

示范区做什么呢?除了“一优三高”,还有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这些说法似乎听起来都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具体抓手在哪地。这次中央文件写得非常清楚,左边是五大战略定位,右边是我个人的解读。“高质量发展高地”更多讲的是产业发展,对应到人的需求是就业机会,通过就业机会来汇聚人才。“法治城市示范”是治理环境的现代化,是对人才的基本保障。“城市文明典范”是文化生活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是对人才形成吸引力的重要方面。“民生幸福标杆”对应公共服务,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可持续发展先锋”讲的是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永续发展,是对人才进行思维启迪的重要方面。这五个方面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从人的需求的角度解读、落实,这样才能实现所谓高质量的目标,所以我们看到新的深圳国土空间规划有四个方面的要求:高质量协调发展、高效率集约发展、更公平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健康发展。未来宜居深圳的关键是风貌魅力、多样活力、人文张力,形成定居引力。

对于整个城市的定位来讲,要面向世界的深圳家园,更开放、更国际化,更优质、更有个性,对会展城的要求也是按照这个基调落实的,所以我们有了较新的调整,会展城的发展思路是“双岛、三区、多廊”,北区以海上田园为核心,通过周边的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在会展新城北部形成一个生活配套集中空间;中区以会展北的增量地区作为核心,培育现代会展+生态圈,形成西部中心极核;南区结合会展中心布置强关联的驱动产业,推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升级。

这个地区既有的规划中和周边地区的对外交通已经理得非常顺了,但和相邻地区的局部公交服务水平还是不够,所以在这一次规划中加密了局域公交服务,包括轨道、云巴,虽然我们邻近高快速路,但没有出入口,所以新接了几个快速路出口,可以更好地让这个地区融入湾区。特别重要的是这个地区原有的产业园区基本上以机动车为主导,未来作为城市中心地区,良好的步行环境,可步行性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依托二战二层休闲带和中轴构建特色慢行系统,建立立体城市,营造多地面活力空间。地上、地下和地面结合的三维步行系统,与机动车形成良好的分离,通过这样的步行系统把多种城市功能串联在一起的复合走廊,这个步行系统跟人的活动强相关。

公共服务是这个地方的短板,也是规划着力重点改造的地方,要实现幼有善育、学有欧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5分钟生活圈、15分钟生活圈都有相应的圈层配套,高标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真正做到原特区内外一体化优质发展。

北边原来文化设施比较多,后来调出去了两个文化设施,现在预留用地其实也足够大,我们预留了2.4公顷和3.2公顷,可以做个比较,深圳福田中心区的四个馆(音乐厅、青少年宫、图书馆、规划展览馆)加起来的面积,它作为西部中心的定位,文化场馆的尺度和规模足够了,它的影响力和带来的城市能级的提升也是非常巨大的。有一条从会展北一直连到海上田园的生态中轴,有三大主题段落,五湾区发布厅、文化设计段和湿地生态段,这三大段串联起来,把公园融进城市。

生态方面,我们作为会展岛,周边的生态要素非常多,当年做填海时,因为是岛式填海,留出了截流河,8.3公里海岸线,有6.4公里截流河,11条自然河涌,以及7.2公里红树林湿地带和海上田园。公园里的城市中心区就是这条轴线,和福田的中轴完全不一样,它非常生态、非常绿色,很自然地把城市和湿地公园连接在一起,这个公园有生态休闲功能、湿地科普功能、文化科技功能和展览会议功能。这个地区是最前沿的城市展示厅,也是最开放的城市交流区,较时尚的体验区,最活跃的创新区,最未来的感知区。

三、新空间——会展城品质空间塑造

在这个概念修正下即将呈现出来的新空间代表发展思路的落实,首先讲讲这个地方最有特色的生态资源,也就是这条截流河,如果按照传统思路做它只是一个排水渠,但现在的做法完全不一样,AECOM做的提案非常好,是韧性生态环境的能量池,也是未来城市生活的实验场,是一串梦想舞台。

他们做的方案非常有想象力,首先它是城市生活的实验场,很多城市公共生活组织到这条河流里,它不是简单的排水渠的概念,它是滨水公园,有观景眺望、红树林长廊、运动广场、都市水花园、天空栈桥、婚庆花园,它完全是城市公园的定位。它和原来生硬的偏工程偏好的水工设施又不一样,它是生态能量池,虽然是人工河流,但更自然,有很多自然的属性,有多样化的植栽群落,形成季节性景观变化,同时护岸是栖息性生态护岸和人工净化湿地,为护岸提供更好的水交换渠道,水生态控制策略表示这个地区的水质和水循环,生态环境是我们着力打造的一个方面。

深圳作为“设计之都”,对于一些构筑物(如桥梁),在方案选择上都能体现出我们的审美体现,这些桥梁陆续会亮相。

再介绍一下招商新做的产品“中港区”商务办公区,它的特点是更高效,标准的轨道物业,无缝接驳三个地铁站,直达宝安机场,可以连通到全球,是高效率的办公物业,它有着非常繁华的商业氛围,有25万平米商业配套,可以满足高、中端多样的需求,同时带来有特色的4-5万平米展贸馆。办公空间、公共空间更舒适、更有深圳的气候特征,有丰富的下沉广场、屋顶花园,给就业和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休闲场地,办公空间通过设计机构的共同努力,有全球先进的产品设计,它保证了办公的灵活和舒适,有空中大堂、采光中庭、休闲阳台等创新的做法。

到达这个场所的体验,除了公交以外,道路景观也非常重要,现在9条道路的景观改造正在进行中,陆续在11月开展时能有一部分呈现,这是国展立脚周围的景观改造,整体道路改造基调是蓝海门户、红树家园、智慧展城、创享绿脉,更突出这个地区的生态特色和会展氛围。从机场大道下来之后有一些微丘变化,有“湾区时刻”巨型雕塑和栽植。

会展核心之外还是传统旧工业区,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将来怎么调?刚才布局中也讲了,北区、中区和南区总体倡导的是有机更新的模式,类似于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的提升,这个地方的着力点是通过构建鱼骨状公共空间和展示界面把各个园区串联起来,通过局部拆建把为产业服务的、为生活配套的、产业工人居住的和人才安居的住宅都安在里面,通过有机更新的方式,把15分钟会展服务圈和5分钟生活服务圈在这里重构起来。

举个例子,左图是传统沙井工业区的形象,它是典型的沿街围合,内部是封闭的厂区形象,没有什么交流空间。通过局部拆建,我们希望能形成垂直高密、迭代生长的产业+服务的体系,形成科创产业平台,形成产业邻里服务中心,包括员工公寓、公共服务配套等等,总体而言,改造目标是塑造开放的、高品质的、互动的公共服务平台,它是城市级的服务水平。

通过这几个方面把我们正在做的和即将做的事情和大的目标呈现给大家,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15:30  高海燕主题演讲《会展“密码”与深圳发展逻辑》

  【主持人】:谢谢王泽坚先生的分享。

会展产业作为一座城市经济发展加速器与助推器,必将给城市注入更多的创新经济,尤其是1:9的经济带动作用,那么它又是如何推动城市与产业的升级发展?作为全球较大的国际会展中心又是如何助力深圳迈向高级标杆城市呢?

接下来掌声有请知名城市与产业运营专家、深圳市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深圳市企业并购促进会执行会长高海燕先生为大家带来《会展“密码”与深圳发展逻辑》的主题演讲。

【高海燕】: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跟大家分享会展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发展、产业的变化。

刚才听了王泽坚院长的介绍后,我有一个感想想在主题演讲之前表达一下。

一是今天的后城市化时代,或者说后现代时代做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跟十年前、二十年前非常不同,听了王泽坚院长的演讲,我有一个体会,今天做城市规划和建设是战略直接落地,我们建全球较大的会展中心,建商务配套、产业配套、服务配套,进行城市区域整体设计和建设,规划的认知之全面、建设的速度之迅速、空间落地的能力如此之强、配套和主体运营如此完整,在十年前的城市运动中是没有的。对于深圳这座城市来说,今天做任何城市规划和建设,特别是会展城的规划和建设,是城市战略直接落地,而不是长周期建设的完成。以前在传统城市建一个会展中心,是先建会展中心,先开放,再慢慢配套,有时候花十年之功都没有把配套围合起来。今天招商蛇口做这件事,运营一个西部城市中心出来,都是在相当短的周期内完成的。

二是产业聚集的变化。空间引导产业的能力超级强,商务功能、产业平台、功能枢纽、会展中心形成后,不管是宝安这一带的工业化基础,还是东莞的制造业基础,在传统制造业或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上直接框,给了一个产业服务中心和产业升级中心。原来是一方面做制造业,一方面慢慢形成服务业,产业聚集效应非常低。现在工业化的能力已经有了,给你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产业服务中心,服务一下子聚集,空间在引导产业聚集上的能力非常强。

三是空间整合区域的一体化能力超级强。以前东莞是东莞,深圳是深圳,中山是中山,现在我们直接在这里打造一个城市西部中心,不管是会展新城部分,还是海上田园部分,东莞的滨海新区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功能枢纽、重大服务功能直接供应,一次配齐,东莞和深圳还分成两个程式码?可能在行政上是两个城市,但在城市生活、城市产业、城市服务上完全是一体化的,没有你我,是一体的。很难说今后会展新城聚集的现代服务业、先进产业、产业服务平台仅仅来自深圳或者仅仅服务深圳,它既来自深圳,也来自东莞,既服务深圳,也服务东莞,既服务深圳、东莞,也服务整个大湾区。重大的城市中心、重大的基础设施、重大的平台功能,在整合区域的一体化上也是超级强,甚至有时候比新增功能的整合速度还要快。

十年之后的城市运动会是什么?十年之后甚至五年之后,可能新一轮产业新市镇运动就开始了,届时城乡没有差别,社会贫穷差距逐步缩小,在粤港澳大湾区整体战略的推动下,城市建设水平和生活水平在大湾区弥漫的均衡化的时候,在均好型发展周期内,大企业的产业布局未必是今天这个样子,可能是一个大企业带一个市镇,一个大企业带一片区域的时代已经开始了,就像华为带松山湖一样或者松山湖支撑华为一样,我觉得十年之后会发生这样的运动,或者更快一点,五年之后就会发生。

以上是我听王泽坚院长演讲之后的一些体会。

接下来说回今天的题目“会展密码与深圳发展逻辑”。

会展经济是一种功能经济,以会展经济的总量判断其价值和作用没有意义,我们应该看会展经济本身参与经济的能力、带动经济的能力,这才是会展经济功能性强大值得我们关注的价值部分。

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近一百年以来,会展经济和全球贸易一体化、全球生产充分分工互为因果且交相辉映。我们同样看到会展经济作为一种功能经济,和现代经济、现代城市的发展高度融合,某种程度上,会展经济就是城市经济的一部分,或者说会展经济就是推动现代城市经济很重要的一种手段。今天我们看到全球会展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有一种说法是“东进南下”,我们应该看到这样的趋势,意即全球会展经济以前主要阵地在欧美,全球会展经济的龙头也在欧美,但近五年来,或者说近八年以来,会展经济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这就是所谓“东进”的问题,向东方来,向亚太地区来。国内还有一个说法,国内的会展经济在南下,以前是在上海、在东部地区,现在慢慢南下,重大的产业会展活动一般都放在广州、深圳、香港等产业发达地区。不管是东移,还是南下,背后重要的机理来自于三个因素。

一是世界进入亚洲世纪。亚洲就是世界经济的增长点。二十年前亚洲在全球的经济总量中占27%,现在占接近38%,增长规模、增长速度、增长区域都在亚洲。会展经济和现代经济高度融合,经济的速度区域在哪里,经济的效率区域在哪里,会展的重心就会向哪里转移。

亚洲这二十多年来的发展,或者最近十年的发展,有一个增长冠军,这个增长冠军就是中国。目前中国经济占亚洲经济总量的42%,也就是说亚洲在全球的地位基本是中国在做贡献,同样的道理,会展经济向亚太区域、向亚洲来、向中国进入。

二是粤港澳大湾区:头部效应。南下的过程也很简单,既然到中国来了,一定要在一个地方停留,停留在哪里呢?肯定首先停留在头部,粤港澳大湾区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头部,不管是香港、深圳还是广州、澳门,抑或是9+2,不管是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速度,还是创新能力、产业规模、市场主体的规模,在全球都具有引领性,这也是为什么会展经济发生东进和南下。

三是深圳是三大极点之一。从宏观、从全球到亚洲、到中国、到深圳、到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极点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确定的定义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发展、经济发展强调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轴带就是指基础设施,极点讲的是发动机,发动机有三个,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在座各位都比我更清楚,把这三个极点一比较,真正够得上核心地点的就是香港-深圳,不管是创新能力、经济实力还是市场主体的数量、创新经济的头部效应都在这里,创新节奏的高频化中心也在这里。会展作为功能经济,在推动现代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变化也在推动会展经济不断地转移,现在是亚洲时代、中国时代,也是深圳时代,对产业而言如此,对会展经济而言亦如此。

会展是时代繁荣的“镜子”。这是常规说法,看一个区域是否发达,从会展可以看得到,市场发达性、商品丰富性、生产力创新性、社会进步性都可以通过会展看到,往往一个会展中心的城市最后都会是中心化的城市,如果你是全球会展中心的城市,一定是全球中心城市,你是全球会展的中心国家,一定是全球化的领导性国家,一百多年来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发展沿革。所以这里特别举了个例子。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后,1894年美国GDP世界排名前列,从此以后美国是世界霸主,这五十年来,美国在全球GDP的占比都超过20%,去年是24%,中国目前是16%,中国速度还在增加。这是用一个小的逻辑看会展经济的发展,会展中心化的区域轴心部分化和国家、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小逻辑关系。

会展是区域影响力的“标签”。城市的品牌,从高交会开始,深圳会展业不断渐次加速发展,对城市品牌的影响非常大,这么多届高交会让全球科技人员对深圳的科技建立深圳共识,文博会多年来对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深圳作为“创意之都”的品牌认知在全球特别在中国形成共识,文博会功不可没。刚才王泽坚院长说深圳曾经被诟病为“文化沙漠”,那个文化更多是指内容文化和意识文化,从现代城市文明的角度来讲,深圳一直就有,我们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创新能力、行为模式、社会关系、生活方式、生活秩序都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它曾经具有巨大的破坏和重建性,今天具有引领性。文博会在产业层面的推动对深圳这个城市在文化领域品牌的构建形成巨大的帮助。我想通过这些例子证明会展在推动城市品牌的形成、在增加城市往来、社会精英、商界领袖、科技新贵、时尚达人,各种商务客、产业客、谈判者、各种商业创想的人,往往是因为城市事件来往,很多地方说搞展会不挣钱,不搞展会,可是不管展会挣不挣钱,其在增加城市的往来性上功不可没,它对形成巨大的精英人群流动、城市要素资源流动产生了巨大的帮助。深圳是自带流量的城市,但深圳曾经还是造流量的城市,通过具有诸多展会来造流量。

深圳人的创造性从哪里来的呢?深圳人难道和别的城市的人不一样吗?这么多年来研究城市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两点值得总结:排名前列、深圳并不一定聚集了中国最优秀的人才,但深圳特别聚集了中国最不安分的人才,这是人流带来的。第二、深圳是中国范围内在全球的信息量交汇较大的城市之一,除了香港、上海、北京,大概就是深圳,特别是在产业化和商业信息层面最集中。德鲁克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大概意思是“那些优秀的创想往往诞生在充满激荡的地方”,深圳就是一个充满激荡的地方,信息的激荡,人与人的激荡,全球观念的激荡,这些东西仅靠媒体传播是不够的,展会在其中的作用功不可没。

深圳的产业发展跟会展的关系是什么?我尽管赞成主持人一再提到的1:9的概念,但我不完全把会展经济的能力和会展经济的价值仅仅定位在1:9的带动,小会展经济是1:9,会展带来人流,会展带来消费,会展带来酒店住宿,会展带来基础设施的使用,会展带来餐饮、展示、创意以及各种各样相关产业的发展,1:9是小会展经济,是会展产业链经济,大会展经济是会展作为一种功能对其他产业的重大推动,以深圳为例,深圳表现得特别明显。

深圳真正的会展产业意识、会展功能意识是从高交会开始的,1999年深圳决定举办高交会,不知道懂深圳历史以及在深圳产业领域工作多年的人有没有一个体会,大家知不知道深圳为什么举办高交会?深圳举办高交会是从产业而来,深圳要从传统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和提升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推动的高科技产业,但深圳一穷二白,没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也没有高密度、规模化的高科技人力资源聚集,那个时候深圳发展高科技产业是没有能力的。于是想到一招,办高交会。高交会本质上是为了解决深圳发展科技产业技术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怎么把技术成果、技术人才流量、技术资本、风险投资、创新金融在一个场子汇集起来,和深圳传统的工业化,一半加工业、一半制造业之间产生融合,政府部门推动,专业机构推动,总觉得效率非常低,并且人们对这个城市的认知度不高,干脆举办一个大party,把大家都请来。到现在,深圳市创造了一整套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和全国任何一个城市完全不同的路径,深圳的科技创新不是研发活动,深圳的科技创新发展是经济活动,是企业家在面对市场的过程中充分选择的结果。深圳的科技创新是完全基于市场推动力下各种资源聚合的结果。深圳的科技创新是基于创新完整的动作,从研发到产品,到市场的完整动作,并且是零距离的完整动作,这些创新模式的形成、科技产业发展路径,高交会功不可没。

1999年举办首届高交会,印象中当时高科技产值规模统计起来是800多亿,2018年深圳仅年度高科技产业的增加值就达到9000亿,国家高科技企业1.4万家,基本占广东省的一半还强,社会研发总额占4.2%,这些都可以看出高交会作为一种会展功能对高科技发展的创新资源、创新资本和创新主体的高度聚合能力所产生的效能,这好像是别的城市都没有形成的。今天深圳的高科技占GDP的比重是34.3%,这是当年刚开始举办高交会时不可想象的。

深圳市从一般加工贸易走过来,开展了一般制造业的简单升级,如果1999年我们没有举办高交会,并且之后没有坚持举办20年的高交会,在没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没有常态高科技人才作为存量的城市,今天的深圳会是这样的产业结构吗?不会。深圳产生的认知完全来自于自己的创造,是别的城市发展产业路径上所没有的。

同样的道理还有文博会,产业升级有三个路径:一是技术创新,产业高科技化,产业技术化;二是设计创新,文化创意推动产业发展,文化创意提升产业发展,文化创意既是产业本身,也是生产力本身,更是推动别的产业上升的本身,深圳又一次认知到文化创意推动文化产业的升级。深圳没有文化资源、没有文化市场主体,怎么办?就像前面说的深圳是“文化沙漠”,咱们又用高交会的套路举办文博会,文博会又一次做成文化市场主体汇聚、文化创意资源汇聚、文化产业分类聚集、文化生产力高度交互的地区,和深圳的传统产业高度结合,2004年举办排名前列届文博会,2018年第14届,我们又一次看到文化创意产业本身的发展,2004年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4.2%,今天已成为支柱产业,占深圳GDP的比重超过10%。

今天我很想传递个人对产业的理解,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深圳的支柱产业,它是产业主体本身,但它作为生产力的力量,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上,在推动产品创新上,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我最近在另外一个产业架构体系上谈过一句话,即深圳正在进入产品创新爆发周期,深圳将会像上世纪80年代一样用自己的创新产品覆盖工业化传统产品,和上一个工业化时代不一样,深圳的创新产品将会引领全球的产业创新,下一个十年会看到这一结果,因为技术创新在变化、升级,文化创意能力在升级,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两只手,带上传统产业、制造业、科技产业,产品创新功能和能力将大大增强,深圳的产品越来越好看,深圳的产品解决方案越来越强,深圳的产品场景能力越来越丰富和多元,深圳的产品对传统产品的替代性越来越表现出深圳价值。上世纪80年代我们通过深圳这个贸易平台看到西方大量的电子产品,开了我们的眼界,现在西方人看到越来越多的东方产品,

另外一个产业变化是物流产业的变化,2006年深圳举办首届物博会,我们看到深圳供应链的发展、物流水平的提高,对传统产业、对制造业的推动和发展,排名前列届物博会时,深圳的物流业占GDP的比重只有9个多点,现在物流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10%,也是支柱产业,但今天的经济体量是2000多亿。

我在回顾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深圳四大支柱产业占GDP的60%强,高科技、金融、物流、文化创意,今天没有时间讲金融了,但我们看到高科技、文化创意和物流产业形成的过程跟会展经济的发展脉络完全一致,深圳的会展经济让我们看到产业融合的一种路径和可能性,即会展作为一种功能经济,不仅是会展经济本身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其他产业的重大变化和发展,会展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刚才我们一直在讲深圳会展经济的发展,会展经济对产业的发展、会展经济对城市功能的提升、会展经济的能力跟深圳这个城市的能力不断交相辉映。无论是从能力上,还是从战略上,我们都越来越看到一个和以前不一样的深圳,在这样一个创新周期,会展经济和深圳的城市发展如何进一步穿越周期?世界需要一个更加全球化的深圳。

这三句话我不解释,大家在各种场合都听过。排名前列句话是构建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的五大目标之一。第二句话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这是中共中央刚刚发布的《关于深圳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出的。第三句话是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先进的全球标杆城市。在这几个目标中,深圳的关键词是“全球标杆城市”,然后是创新创意之都,我们要承载、履行、实现这个使命,核心在“创新”二字。创新的组合从区域定义来讲,当然是香港、广州、深圳,因为粤港澳大湾区有173所大学,有高密度、规模化的人力资本,但我总觉得创新集群的核心主要取决于香港、深圳、东莞和其他产业配套地区,这是研发集群和工业集群之间的关系。深圳和香港之间构建的创新集群,《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把香港和深圳作为一个创新集群来理解,全球排名第二,全球排名100的大学,香港有5所,我跟很多企业家交流时经常说现在要多和香港的大学打交道。

深圳的创新和全国任何一个城市,哪怕跟广州都不一样,深圳的创新是完整动作,不是简单的搞科技研发,深圳没有太多国有研发机构,都是企业搞研发。深圳的创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它不是简单的科研活动,深圳的创新是经济活动。深圳+东莞的产业主体,深圳有200万家企业,东莞有50万家企业,两地加起来有400多家上市公司,这些市场主体加起来,形成一种超级的、能适应全球需求的可制造能力,这种创新集群在全世界确实找不到第二家,这大概也是深圳这个区域今天拥有的能力,我讲深圳区域时有时候没有把东莞分开,今天在座也有东莞的企业家,东莞和深圳是两个城市,那是政府的事情。东莞和深圳是一个城市,是企业家的事情。

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圳越来越具有很强的全球城市能力,深圳由“卖全球”到“买全球”,连续二十五、六年都是全球进出口冠军,去年进出口总额接近3万亿,出口约1.6万亿,进口有1.3万多亿,深圳是很重要的进出口节点,以前我们都是生产一般的制造业产品卖给全球,现在我们买全球的能力也非常强,不管是先进技术产品(如芯片),还是重大装备设备产品(如飞机),抑或是先进材料、创新度非常高的消费品,都体现了深圳买全球的能力。深圳是当仁不让的全球贸易中心之一,没有贸易的发达性根本没有工业的先进性,很多地方搞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为什么总是没有深圳强,没有深圳创新节奏快?因为深圳是全球贸易中心,贸易中心很容易是关联中心,贸易中心就是创新指挥棒,或者说贸易中心就是创新兑现中心,这些问题都跟深圳这个城市的功能密切相关。

深圳为什么要建全球较大的会展中心?这不是一个好大喜功的设施,它和深圳的全球化目标必须匹配,它也是深圳的全球化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应有之物。

全球产业链中心,从加工贸易走到“深圳生产”,再到“深圳制造”、“深圳创造”,过去是接国外的订单,做一些基本环节,用成本效益展示我们的价值,今天我们的交付能力、可规模化制造能力、创新产品的制造能力表明深圳也是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心,关键环节、关键部件都离不开深圳。很多人说成本转移到东南亚、到印度,我觉得成本的转移可以到这些地区,但价值链很难一次转移完,或者说相当长的周期内,深圳作为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很重要的环节能力是不可替代的,是越南、东南亚、印度都不可替代的,再加上我们不断上升的研发能力。

正在发生另外一件事就是主导价值分配、主导环节分配,华为在全球下订单,富士康在全国甚至向全球下订单,比亚迪也在下订单,大疆也会下订单,深圳越来越多头部企业将会向全国、全球发出订单。

供应链中心是因为全球贸易地位和全球产业链地位不断形成的,以前是港口、码头、机场、物流设施能力都很强,可是深圳今天是供应链在配合产业升级、配合贸易创新的强大上不断形成的价值能力,今天的深圳也是产业整合中心,不管是商务流程外包、全产业流程的管理,从交付环节到粗加工、到生产管理、到商业保理、到解决方案、到产业地图,这些能力都是供应链的能力,现在深圳也是全球供应链中心之一,也是当仁不让的全国供应链中心,全国供应链公司的总部80%都在深圳。

以上这些都是为了说明一件事:深圳需要一个更加全球化的会展中心。福田中心区的会展中心,无论是体量、面积还是展览数量、国际展的能力、先进展会的能力都有一点不适应深圳城市地位的提升。我们今天站在此地是为了推广一个逻辑,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不是简单的面积较大的会展设施,它是深圳建立全球化标杆城市应该有的、必须有的、必然会产生的重大功能型基础设施。

用几分钟时间重复一下王泽坚院长讲过的这个区域的规划,标题是“焦点重合:国际会展新城的时间窗口打开”。我特别兴奋地讲这件事,或者特别兴奋地面对深圳做的重大城市运动。今天我们看到深圳西部中心、国际会展城,不能简单把它当成会展设施来理解,应该看到深圳重要的城市运动在剧烈地进行。

焦点重合讲三个点:节点、重点、热点。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这不是一般的为经济提供的功能设施的地方,深圳是珠江东岸的国际门户、整合中心,同时担负着珠江东岸和珠江西岸的整合中心,会展新城所在的地方就是重要的整合中心的节点,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会展新城也好、海上田园新城也好,这个地方就是大湾区的CBD,我不敢这么说,但这里一定是粤港澳大湾区很重要的城市地带,肯定不是一般的基础设施。广深科技走廊重要的节点地区。东莞滨海新区正好在旁边,滨海新区、海上田园新城、国际会展新城、海洋新城、空港区高效聚集在这里,并且同时展开城市运动。国际化过功能的重点。这里是全球较大的会展中心,也算是深圳的全球中心,它是深圳现代化的重要表现。深圳城市格局拓展的热点,这里是“三城一港”(海洋新城、国际会展城、海上田园城、宝安综合港)。

全面升级的姿势正在打开

一是城市升级。西部城市中心在这里形成,功能的综合化,城市形态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完整性和现代化,现代城市生活的场景和现代城市生活样式因为空间和服务带来的出发会在这里形成,我在想东莞会不会有越来越多人往这边来,好像不来也不行,因为这里是现代化的城市,它的战略地位、功能能力、现代生活方式、现代服务条件和能力都不一样,刚才王院长讲一带的城市规划、讲立体城市、讲生态和现代城市功能的结合、和产业的融合、讲多层道路和地面,我突然想起法国拉德芳斯,这里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这里是后发到位的城市,所有生活方式都能在这里聚集的城市,我们今天好像在谈国际会展中心,其实也在谈一个重要的战略区域和现代化城市综合功能。

二是产业升级。因为功能在升级、空间在升级,整体结构都非常完整,这个区域的产业升级是自然的,先进制造的布局,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海洋科技、航空科技、生命健康,它可以带动宝安和东莞周边的产业升级,作为一个服务功能出现。

三是商务升级。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到这里看写字楼,问我“高院长,会展中心旁边的写字楼能不能买?今后的价值怎么样?”我说能不能买不能只看国际会展中心,而要看整个区域的价值、整个现代城市的价值,整个现代城市的产业升级、生活升级、场景升级、功能升级,并且它在粤港澳大湾区中还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不仅仅是后发优势的问题,它是全面的价值逻辑在展开,如果一定要讲所谓的价值升级区域、未来价值迭代区域,这里必然是。不管是科技研发、会议会展、物流供应链的形成、创新金融的形成、专业服务的形成、商务和城市场景的形成,都会形成一个强大的、充足的、充沛的西部产业服务中心,并且时间周期跟十年以前不可比,今天是战略直接落地的城市运动方式,不是过去的渐次城市运动方式。

最后形成一个结论,暗合:一个全球较大的会展中心的产生与一座全球性城市的崛起。深圳在现代化、国际化、创新性城市战略的诉求下,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的国家战略的推动下,要做一个全球性的城市,做一个全球标杆城市,这不仅是一个梦想,它是必然要实现的目标,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同样,我们看到全球较大会展中心在这里产生,这就像一个巧合,又好像是这座伟大的城市在穿越周期中必然的相遇。深圳永远是机会的制造机器,深圳永远值得期待,永远值得世界期待。

谢谢各位!

16:20 《中国深圳:会展经济与全球性城市崛起研究报告》的研究计划正式启动

【主持人】:非常感谢高海燕院长的分享。看待会展业不能简单看它是一个赚钱的机器,更要深层次挖掘其内在价值,也就是产业带动能力,它带动更多资源汇聚于此,产生更多经济效益。比如非常著名的德国汉诺威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2005-2017年短短12年中成功举办了将近2万次行业会议,深圳要做的就是在德国汉诺威模式基础之上打造更为强大的商业模式。

接下来邀请大家共同见证关于深圳会展经济时代巨著的华丽启幕,掌声有请启幕嘉宾:

招商蛇口副总经理、深圳区域总经理聂黎明先生;

招商蛇口深圳区域营销管理中心总经理王海斌先生;

招商蛇口深圳区域营销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戴琳先生;

深圳市企业并购促进会执行会长、深圳市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高海燕先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王泽坚先生

原深圳贸促会副主任、经纬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中非经贸投资战略研究院院长郭经纬先生,共同完成《中国深圳:会展经济与全球性城市崛起研究报告》的研究计划启动仪式,有请六位启动嘉宾45度角面向各位观众朋友,现场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倒计时,5!4!3!2!1!请启幕!

请几位启幕嘉宾移步至舞台中央合影留念,此时此刻也代表《中国深圳:会展经济与全球性城市崛起研究报告》的研究计划正式启动。

接下来即将邀请出的这位也是今天请到的最后一位重量级嘉宾,他就是来自于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马光远先生,他将为我们带来主旨分享“大周期城市化与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16:25 马光远主题分享《大周期城市化与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马光远】:(内容略)

17:20 圆桌对话

【主持人】:今天我们将请到马光远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一起聊一聊全球最强的造富模式,也是世界上赚钱较快最稳的产业,掌声有请马光远老师,同时有请高海燕先生、王泽坚先生、肖锋先生、郭经纬先生。

今天凡是来到现场的各位朋友,相信大家都想弄清楚深圳为什么花这么多钱建造高级国际会展中心,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究竟能给深圳怎么赚钱?能给深圳带来怎样的经济效应?

马光远老师,排名前列个问题抛给您,深圳被国家升级为先行示范区,在这一背景之下,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在大湾区和中国经济体系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马光远】:会展是一个城市综合能力的全面体现,能否搞好会展、能否把全球先进展会拉到深圳召开,是深圳软实力、硬实力以及各个方面的考验,搞不好,没人来。搞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硬件,你必须有全球较好的硬件,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把深圳过去在会展方面较大的短板改变了。二是软件,即城市综合服务能力。还有一个是产业,如果没有任何产业,搞会展会很奇怪,会展在中国的很多城市其实就是两个原因,一是城市的产业不错,二是中国的市场不错,这两个原因让很多全球先进展会选择中国。深圳有了全球较大的国际会展中心,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考虑什么把全球先进会议吸引到深圳来,让深圳成为全球会展中心城市之一,这要靠城市服务的方方面面,会展是高端服务业,对一个城市的品质考验特别是最全的。大家愿不愿意来、这个会展搞得好不好,是对城市的全方位体检,它不仅拉动深圳经济,更拉动深圳这座城市的品质。深圳未来的发展是全球标杆城市,按照标杆城市对照,首先在会展方面要体现出全球一流竞争力,我觉得会展恰逢其时,以后给深圳打分就要看每一个展会怎么评价深圳就可以了,没有任何一个经济能像会展这样对于一个城市的方方面面作出考验,而深圳需要,全球高端人士、全球高端产业、全球高端智慧到这个城市来,不是你便宜,而是这个城市对全球智慧、全球思想的凝聚力最重要,会展真的很重要,我甚至认为会展可能是一个城市的排名前列产业,它对于一个城市的改变、对于一个城市的期待、对于一个城市的考验是任何一个产业无法比较的,深圳有了这个“排名前列”后,希望深圳的未来在这个会展中心的带动下能全面开花,会展经济特别不是1:9的概念。

【主持人】:深圳建造高级展馆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打造强大的产业链体系,这才是核心目的。接下来这个问题还是要问马老师,您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借助会展这个高级展示平台使得企业更加快速腾飞?

【马光远】:我不是会展经济专家,我只讲讲最浅显、最直观的对会展经济的理解。我认为会展有三个展示:一是产业展示。对于产业的引领、对产业的发展、对产业的带动来讲,会展在任何一个产业都是非常重要的。二是思想的引领。会展体现的是一个产业最前沿的思想,比如看车展,经常看到概念车,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后才能出现的东西。三是城市品质的引领。一个高端的会展是对一个城市的肯定,也是对一个城市未来发展更大的带动。

这三点足够了,有了产业、有了思想、有了城市的品质,对企业未来的产业发展而言,叠加效应、溢出效应是任何一个简单的产业不能比拟的,我最喜欢看车展,北京每年的车展,包括上个月成都的车展我都去,因为从中能看到很多新的东西,让你特别激动。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前两天在北京看车展时,有一辆车特别惊艳,特别好看,那种概念让你脑洞大开,我正在看的时候有一个人过来说“我能不能合个影?”我以为他要跟我合影,我说“可以啊”。结果对方说“你让一下,我要跟车合影”。好东西大家在看的时候都会感觉特别好,在产业的每一个领域都去看,这种带动了不得,我爱看展览的主要原因就是能给我带来想象不到的思维,让我对产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从这个方面来讲,展览真的功不可没,很多概念你自己想可能根本想不到,看车展容易让人乐观。我为什么是个乐观派?因为我经常看展览。

【主持人】:接下来我想问一下高院长,相较于深圳的雄心,对标曾经的迪拜和伦敦似乎有些保守,深圳的会展新城布局规划究竟是怎样的?

【高海燕】:会展活动对产业整合有着巨大的功能推动作用,能带来产业交流,一个产业领域的会展往往是这个领域的知识交流中心,很多订单都来自于展会,现在又加上互联网和会展的叠加。我6月份带了二、三十个深圳的企业家去德国,中间他们都跟我请了两天假去参加慕尼黑光电展,我们总共在德国才十天行程,他们去光电展就要两天时间,他们说排名前列只有德国慕尼黑的光电展才能看到广电领域的变化。其次是找订单,第三是建立产业认知之后推进产业协作。深圳今天有这么好的产业体系、那么精细的分工、那么高的产业协作效率,一个产品有那么多零配件和环节共同组成,一方面来自于订单提出的要求,二是展会功不可没,大家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分工,跟别的领域产生协同。全球较大会展中心落户在深圳,将会进一步加强产业交流和整合,建了这么大会展功能,深圳市的会展产业会相对发生一些西部迁移,把会展产业链上的服务和会展本身的服务功能集中在展会,也就是所谓的展会专业,深圳有一千家企业从事会展业,上下游企业有三千家,会展从业人员十万多人,全球较大的会展中心落址深圳,会否发生一次会展产业向西部迁移?我认为必然发生,这个过程中还产生专业服务、科技研发集中、供应链、金融,因为它要面向东莞、宝安,深圳西部提供产业服务。所以这里也是现代服务业在西部的崛起。作为一个城市,还有城市生活服务的属性,完整的现代城市经济产业会在这里出现,现代服务业集群会在这里集中。

【主持人】:说到产业的变化,未来的会展中心运营成熟之后将会在一年内拥有上千万商务人流,这相当于深圳近一年的常住人口,您认为对于深圳企业来讲怎样才能更好地抓住先机,怎样才能做好准备?

【高海燕】:会展带来上千万人口流量,这个流量对于生活服务业来说是非常好的流量资源,从事生活服务业的人应该抓住机会,集中向这里转移。其次,这里一定是西部产业服务中心,产业专业服务要向这里专业。第三,因为产业服务在这里,会带来周边的产业升级。城市经济的发展机遇不仅来自于产业规律,还来自于千万人流,千万人流带来全面产业升级的机会。

【主持人】:会展新城作为深圳重点打造的新区,政府规划方面预计在什么时候出台?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担当着怎样的角色?

【王泽坚】:目前大家都很关心规划的进展,其实我们一直没有停止,主要的技术审查工作已经完成了,很快就会有部门征求意见稿,各个部门在征求意见,未来这个地区整体发展愿景可以简单概括一下:一是会展中心本身变成湾区的引擎,二是有了这个引擎之后,深圳的城市性质又多了一种职能,是高级会展城市、中心城市,三是会展城所在的片区是前海蛇口自贸区的外延拓展,和深莞共建产业合作的区域平台,是市里的重要发展平台,也是代表深圳市先进性的示范城区。

【主持人】:会展新城被定义为深圳西部的城市新中心,周边将会规划很多非常全的配套,比如商业、生活、教育等等。请问王院长,在这样的规划之下,您会否考虑在这个片区投资?

【王泽坚】:这样的布局对深圳人的生活或者说周边湾区人的生活方式是很大的影响,在家门口看大展变成湾区人的生活方式,你的生活时尚可以跟世界保持同步。未来都市人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可以保持全球视野,还有自己的人文思考,这种生活方式很有想象力。大量的产业集聚会带来很多优质就业岗位,为这个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城市服务能级的整体提升不是产业的单一功能,它是综合城市中心,对城市活力的激发和培育也有非常大的帮助,随着这个点的植入,周边地区的交通资源汇集,成为轨道上的珠三角的重要节点,而且有海上田园资源,所以这个地方物有所值。

至于该不该买,如果你是会展核心产业机构所从业人员,那就必须买,因为你不能落后于别人一个身位。如果你是创新企业、制造或中小型企业业主、从业人员,我认为是应该买,因为你想保持和世界同步,具有全球眼光,离这里越近、越经常用这里的设施、感受这里的信息越好。如果主持人想买的话,我知道你的实力是可以买的。

【主持人】:刚刚说到国际会展新城和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有很多亮点值得大家期待,最为重要的就是深圳的国际会展中心是非常庞大的全球贸易中心,肖锋先生在国际贸易领域已经从业20多年,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深圳是全国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城市,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自然也将会大大推动深圳全球贸易的发展,但在国际贸易充满不确定性的局面之下,面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深圳企业的拓展性空间的突破口在哪里?

【肖锋】:这个问题很专业,我是87年来深圳工作的,我所在的一达通公司是外贸服务公司,2016年在深圳的进出口是120亿美金,深圳有三家超过百亿美金的企业,三个公司的业态不同,华为排名前列名,二是一达通,三是富士康。

从国际贸易来讲,深圳有一个在全国甚至全球独特的地方,即海陆空口岸齐全。如果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解决一个困境,有太多未知数等于没说,我们能不能把已经确定的事情确定下来,不管是优势还是缺点,确定下来之后再确定,甚至把这么多年解决的有效办法拎出来。讲几个可以确定的:一是中国制造今天已经是全球60个国家较大采购地,120个国家的前三大采购地,中国制造很厉害。我们的采购、出口收益绝大部分来自于制造业利润,在服务业上、国际价值链上的收益极其低,举一个例子,全球最赚钱的十个公司中有四个是中国的银行,但我们的银行在国际业务方面的收益只占银行报表的2%。我们制造的商品卖到全世界很多国家,但中国制造的品牌很少,除了华为,这都是确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可能跟关税没有太大关系,而是跟技术、跟结构有关。

阿里巴巴2014年收购一达通,前40年的全球化是资本驱动的,因为资本可以流动,货物可以流动,但土地不能流动,人员不能流动,导致前面40年全球化,深圳从什么都做不出来,到现在什么都能做。以后应该通过新的业态、通过技术和数字的方式解决问题。落实到展会上,传统展会这么多年已经很成熟了,今天的数字经济时代,展会一定要跟数字经济联系起来,或者再简化一点,数字经济就是平台,一定要跟各类不同的平台相结合,让展会的影响力、覆盖面更大更广。一达通是一个交付平台,原先广交会跟我们没关系,不管广交会产生的订单,还是阿里巴巴产生的订单,卖家都要把货送出去,把钱收回来,这些活都要自己干,后来一达通集中起来干,我们让中小买家直接下单。数字经济年代,我们希望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做成数字化展厅,以广交会为例,广交会至今拒绝阿里巴巴、环球资源进入,这是营销的思维。今天,你怎么让海外中小买家通过数字或视频的方式参加,或者我们的展会能不能走出去?我们的优点一定要有自信,但是明显的缺点,通过新的技术、新的营销手段、新的服务手段把它拿回来,我们完全有这个能力和使命。

【主持人】:谢谢肖锋先生提供的很好的建议,一定要重视数字化经济。刚才肖先生提到“走出去”,您认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可以为企业走出去究竟发挥着怎样的功能和作用?

【肖锋】:主流外贸企业,只要不是特别大的,对展会的依赖还是很大的,展会作用要跟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跟平台相结合,招商局可以自己打造平台,也可以跟市场化平台相结合,从营销到交付,到信用都结合起来,真正帮到企业,让全世界更多人看到,更安全、便利地采购商品,这样就帮到企业了。

【主持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不仅是国际贸易平台,更是非常庞大的综合性展览平台。接下来的问题想抛给郭院长,面对全球较大会展中心,您认为会给深圳的企业带来怎样的机会?而其中会给宝安的企业带来怎样的新机会?

【郭经纬】:深圳虽然搞会展业的时间比较长,但缺少国际会展,缺少专业的会展。像巴塞尔的钟表展,深圳有几十家企业,每年挤破头进入一号展馆,因为进入一号展馆就带来了交易和贸易。到了今天,我们不能自娱自乐,50万平方米的会展中心对招商也好,对深圳市也好,对会展中心也好,压力巨大,一个真正的国际会展需要很长时间培育,不是今天说了,明天就会来一个会展,它要跟你的产业方向、产业布局融合。比方说巴西里约下面的一个城市每年举办一届世界模具展,办完之后就封展,但成交额巨大,深圳有六家做模具的企业参加了这个会展,但规模非常小,是3×6的小展台,可口可乐是3000平米的展台,所有实验的机器设备存放在那儿,第二年开幕时进行微调。

2016年我带深圳市七个产业板块走入埃塞俄比亚、肯尼亚,我们的企业到达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之后,其中一个做家具的企业下飞机就签了200万的单,虽然很小,但他排名前列次进入非洲市场。

我们的会展中心干什么的都有,卖菜的都有,根本不成体系。聂总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50万平方米如何经营?我觉得未来应该在三个点上做文章:

一是把中央政府授权深圳的先行先试在法体上跟国际接轨,这样我们在会展业的链条上就可以打通了,可以自然培养很多未来个性的会展。

二是把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四个城市的核心力用起来,比如香港有六个优势深圳不具备,香港的贸易是全球通,离岸人民币结算是全球通过,他的人才也是全球通。第六届高交会的人才高交会就是我办的,我当时在人社局,当时我们潜意识觉得只要是留学生回国就是国际人才,实际上这是不成立的,因为你在国际受教育之后一定要在当地消化两年时间,再到第三国或第三地区把你所学的东西跟国际接轨,这样才能成为国际人才。搞会展,航空业很关键,深圳目前只有17条国际航线,香港有151条,所以我们不具备,我们必须跟香港融合,香港人都没想明白较大的好处就是跟深圳融合,我们有优势,香港有优势,双方的优势结合起来,可能对未来经济的发展有巨大作用。我们的会展还是要跟香港联手,从交通上、未来国际信息上联手。

三是我比较同意刚才肖总的说法,即有形展会和无形展会结合,也就是有形展会和网上展会结合,365天不落幕,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交易,有了交易就有了巨大的贸易和生产,产业链条会更加丰满。前两天有很多企业问我对中央的政策怎么理解,我说我看明白了三条,排名前列条独立立法权的问题,我是88年从北京到深圳,那个时候就是先行先试,立法权在深圳。2005年之后广东的干预多了,中央政府在授权上削弱了深圳的立法权,先行先试就是法体的问题,什么叫自由贸易区?就是国外的船只可以频繁往来,零关税,我们的法体跟海外不对接,前海的同志们费了很多心血,如果法体通了,一通百通。未来会展业要把自由贸易区吃透用尽,很多人跟我说粤港澳大湾区,他们的概念定义都不对,什么叫湾区经济?两年前在香港举办的全球华人大会上,嘉宾讨论四个城市,香港、深圳、广州、澳门,为什么不是9+2?湾区经济的定义是这么来的,沿着海的港口城市,经济发展速度一致,产业链条互补,外向型经济居多,世界500强有交易,有办公场地的一种经济联合体。2017年我邀请日本东京湾区的设计者、美国两个湾区的设计者到香港和深圳作湾区经济论坛,我们的大湾区跟日本、美国的湾区怎么对接?其中就有会展业。美国拉斯维加斯的电子展至今还吸引全球的人,美国的东海岸和西海岸形成了一个链条,东海岸的一个城市,只要你在街头可以买到药,他在那儿都有一个研究机构,这个城市为什么能做会展?因为它有6万研究人员、4万学生做配套。我也曾经尝试在深圳做生物展,我们的产业不成体系,所以需要培育。

我们要吃透中央的精神,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是习总书记当时提出的南海装备基地,我倒觉得可以考虑,未来装备展览能不能考虑放在50万平米的会展中心,适当地要有交易所的配套,如果能把这个作为开端,是一件好事,因为南海未来所有的开发都需要装备。

【主持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无论是现在的培育,还是未来的经营,都要更加垂直化、聚焦化,香港、澳门会展资源和行业优势也要用好。一座城市之所以斥巨资打造国际会展中心,赚钱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看到的是它的产业带动能力。今年深圳被升级为先行示范区,出台的一系列意见都明确国家将为我们开辟更多机会,为这座全新的绿色展馆、智慧展馆创造更多机会,从此也标志着我们正式开启大湾区会展经济大元年。

感谢几位嘉宾老师的助力和分享。

亲爱的朋友们,今年是建国7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运营也是两大央企送给国家的一份世纪大礼,相信在两大央企的努力和带动之下,会展经济也将为深圳和宝安的产业注入全新的活力。

今天的2019中国(深圳)会展经济发展论坛到此已经接近尾声了,再次感谢各位的到来,也感谢各位对招商的支持和信赖。再见!

——直播结束——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