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都市圈:专家看好跨市建保障房 促进人才交流合作企业合作

搜狐焦点深圳资讯 2023-12-25 09:47:2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艾学峰表示,规划的出台,将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深圳市发展空间,推进深圳建设更具改革开放引领作用的经济特区、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更具影响力的现代化…

深圳前海片区。 南都拍客 邓茂汉 摄

对面临空间狭小缺乏产业腹地等问题的深圳来说,专家认为《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出台让深圳可以有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资源配置。产业合作、资源配置都可以向深圳都市圈延伸,实现更大程度资源配置,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拓展发展腹地。并通过跨市建设保障房实现人才、企业的交流合作。

A 一群城市形成城市群 最主要是打破跨区行政壁垒

12月20日,省政府网站发布《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努力将深圳都市圈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先锋典范、开放包容的世界窗口。深圳都市圈由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都市圈面积约16273平方公里,是全国人口和经济要素高度聚集、城镇体系和功能较为完善的城镇密集区。增强深圳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加快提升东莞、惠州副中心发展能级,高水平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增长极。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所长刘祥认为,作为经济特区发展速度快,发展成绩显著的深圳面临的是空间狭小缺乏产业腹地的瓶颈问题。规划出台后,深圳有了更多的产业合作空间。相对深圳来说,东莞惠州周边城市发展水平和速度比较慢,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过去由于行政区域划分壁垒合作受到制约。规划出台后,对深圳来说,可以有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资源配置。产业合作、资源配置都可以向深圳都市圈延伸,实现更大程度资源配置,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拓展发展腹地。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艾学峰指出,深圳都市圈地跨珠三角地区东岸(深莞惠)、沿海经济带支点(汕尾)及北部生态发展区(河源),都市圈内经济交往频密、人缘相近、文化相融,但都市圈内各市发展水平悬殊,深圳、东莞两市发展空间不足。

“对东莞、惠州来说则是坐享红利,合作大于竞争。东莞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在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可以与深圳有更多的深层次合作,共同打造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高端制造、科技创新领域有更多的合作。惠州则可以有效承接东莞制造业产业转延和外溢,形成产业梯队合作共建的格局,惠州还有旅游生态,有海洋经济资源,实现良性互补关系。”刘祥认为,“一主两副一极四轴”的都市圈中,是以深圳为龙头带动两地共同发展、共同促进。其实城市之间的合作并不容易,城市发展也面临不同瓶颈,一群城市形成城市群,最主要还要打破跨区行政壁垒,包括考核办法、管理制度、考核体系等,需要从顶层设计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协调。还有解决跨区域成本分担、利益共享机制也非常重要。比如调动城市之间合作积极性,在城市合作之后,由省统计、省财政等协调产值、税收分成,实现互利合作共赢格局,实现利益共享机制。

还有解决营商环境一体化的问题也很重要,产业转移出去后要享受和深圳一样的营商环境和服务水平,让企业愿意到周边城市发展拓展,不影响企业发展信心,这也需要上级部门来协调。

艾学峰表示,规划的出台,将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深圳市发展空间,推进深圳建设更具改革开放引领作用的经济特区、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更具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和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有利于加强深圳、东莞、惠州三市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建立区域产业、职能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中心集聚、轴线拓展的集约发展态势;有利于河源、汕尾市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全省特区带动老区、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作出探索和试验。

B 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 使都市圈城市串联起来

在刘祥看来,大湾区城市之间合作基础非常好,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都非常完善,其中70%的问题都能在大湾区层面解决,使产业发展的安全、效率大大提升。深圳发展水平最高,处于后工业化发展时代,以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为主。东莞处于工业化后期,服务业欠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惠州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以一般制造业为主。深圳都市圈的城市形成大的梯次发展,城市之间处于发展不同阶段,所处供应链发展环节不一样,定位不一样,可以充分考虑城市所处阶段,分工协作,而不是同质化竞争,让城市合作更加有效率、有活力。

根据各自发展方向,《规划》指出深圳主中心将着力促进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强化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引领带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东莞副中心则立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打造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都市核心区;惠州副中心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培育壮大石化、能源、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等支柱产业,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清洁能源中心;深汕特别合作区增长极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和传递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能级。

刘祥认为,深圳作为深圳都市圈核心引擎城市,要立足本身的发展,只有自身足够强大,和其他城市合作中才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解决一体化发展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几大一体化的问题,比如一是实现规划一体化。加强城市合作顶层设计,进行重大区域规划、产业规划,充分考虑三地资源,实现一体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无序竞争。

二是实现营商环境一体化,打破城市之间的差距和合作阻力,深圳将营商环境的政策优势复制推广,实现同等化的营商环境。

三是实现产业一体化,东莞和惠州有好的产业合作基础,比如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都有好的合作基础,打通产业链,实现产业合作,进行资源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四是实现交通一体化,未来加大加密城市之间交通联络体系,实现高效的通勤网络,使人才跨区域流动更加紧密,建立同城市网络体系。

五是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跨市保障房,实现一体化优质公共服务。通过跨市建设保障房促进人才交流合作、企业合作,使都市圈城市串联起来,实现产业串联,要素流动顺畅。

聚焦重点领域,此次《规划》明确了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携手打造科技创新产业体系、协作发展海洋经济、构建区域开放新格局、共建公共服务优质生活圈、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创新体制机制与规划实施保障等8项重点任务。

“从深莞惠一体化到深圳都市圈的建设,一体化的建设中,深圳已经进行飞地园区的建设,以飞地园区这样的产业合作片区为点,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使推进都市圈的合作有了更多的经验和基础。”刘祥认为,从以前方向性的合作,到具体八大任务的合作路径,深圳都市圈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抓手。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张小玲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