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委书记:只要是好项目,到深圳都有地可供!

搜狐焦点深圳资讯 2019-08-08 09:12:4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近期,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不同场合反复提及深圳的土地空间问题,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只要符合深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要与产业规划的好项目,到深圳都有地可落。

近期,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不同场合反复提及深圳的土地空间问题,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只要符合深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要与产业规划的好项目,到深圳都有地可落。同时,他还强调必须把全市土地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产,进行统筹开发科学布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土地综合利用体系。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有工业区约7200个,平均规模3.6公顷,平均毛容积率1.4,平均建筑层数4层,近90%分布在原特区外;目前全市清查出的已批未建土地达到564宗,面积11.9平方公里,其中出让10年以上未建宗地398宗,面积869公顷。可见,深圳工业用地存在利用效率低与土地闲置的问题,还有很大的挖潜提质增效余地。

7月18日,深圳召开“加快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十大专项行动工作会议暨土地整备攻坚现场会。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伟中强调,加快国土空间提质增效是市委、市政府部署的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工作,目前已到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要保持战略定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坚决打好打赢这场攻坚战。

土地空间是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与战略支撑。早在2016年,深圳就启动了“拓展空间保障发展”十大专项行动。经过3年的实践探索,打出了解决空间提质增效问题的一套“组合拳”,形成了包括土地整备、城市更新、综合整治、违建处置、闲置用地处置等在内的系统解决方案。截至目前,深圳通过十大专项行动共盘活土地约40平方公里。

十大专项行动的实践充分证明,深圳不是没有空间,而是空间挖潜还不够;不是难以为继,而是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当前,深圳正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对规模空间整备、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品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长远计,深圳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进一步挖掘存量用地潜力,坚定不移走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利用之路,不断强化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人居环境,为未来发展蓄积后劲。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石,土地资源是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有人对深圳的产业空间感到担忧和困惑,其实深圳只是没有现成的大片大片等待开发的储备空地,但可以扩容与升级的产业空间还是很多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有工业区约7200个,平均规模3.6公顷,平均毛容积率1.4,平均建筑层数4层,近90%分布在原特区外;目前全市清查出的已批未建土地达到564宗,面积11.9平方公里,其中出让10年以上未建宗地398宗,面积869公顷。可见,深圳工业用地存在利用效率低与土地闲置的问题,还有很大的挖潜提质增效余地。

01

只要是好项目,到深圳都有地可落 

近期,王伟中在不同场合反复提及深圳的土地空间问题,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只要符合深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要与产业规划的好项目,到深圳都有地可落。同时,他还强调必须把全市土地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产,进行统筹开发科学布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土地综合利用体系。

为保障产业空间,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深圳下大力气对全市产业空间进行全面摸底、优化调整,以严守生态红线的标准严守产业空间底线。2018年,共完成土地整备13平方公里,其中较大面积产业用地整备5.44平方公里,10公顷以上规模产业地块占比近九成,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了有力的空间支撑。

产业用地是具有公共属性的要素资源,低效利用是较大的资源浪费。近期,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梳理出有潜力的低效用地约300平方公里,相当于“再造”出六分之一个深圳。若能引导低效用地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配置,成功实现“腾笼换鸟”,可以全面提升土地的综合承载容量和经济产出水平。同时,深圳正在探索“先租后让”土地供应模式,若在约定的租赁期内,企业的各项指标通过履约考核,土地使用权由租赁转为出让。此举可以帮助甄别、吸引和留住优质产业,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的精准供应,种出更多产业“高产田”。

打好打赢国土空间提质增效攻坚战,不仅要为产业发展拓展优质空间,也要牢牢守住城市开发建设刚性约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民生发展需求。当前,深圳正在着力破解住房供应、学位紧缺、垃圾围城、水体污染等重大民生问题,每一个都要有公共设施配套,也都对土地空间有现实需求。

在《关于完善土地供应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深圳在土地有偿出让主流模式之外,恢复了1988年取消的“土地划拨制度”,目的就是为了将行政办公、教育医疗、市政交通等公益性或非盈利性用地纳入政府所有、刚性供应、循环利用范畴,确保公共空间诉求得到更好满足。

从2019年深圳市土地安排表来看,全市794万平方米新供应建设用地中,民生类公共设施供应508万平方米,占了大头;产业用地131万平方米,规模位居第二。突出强调公共利益,有力回应民生关切,充分保障土地空间,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不足的难题就好解决了,人才和保障性住房供应的规模就能加大了,市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才会蹭蹭往上涨。(深圳特区报首席评论员姚龙华)

02深圳全面清理已批未建用地涉及土地564宗,近12平方公里!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决策部署,8月1日,深圳市政府出台了《深圳市已批未建土地处置专项行动方案》,强力开展已批未建土地清理处置,推动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取得新突破。注:本次《方案》中的已批未建土地是指,已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满2年仍未开发建设的土地。

《方案》提出,要以优化国土空间、保障发展空间、提升城市质量为根本目标,在2019-2020年开展已批未建土地处置专项行动,2年内高标准、高质量彻底解决所有已批未建土地问题,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快国土空间提质增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保障。

深入挖潜,较大限度用好每一寸土地

根据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调查显示,截至2017年底,深圳市已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满2年仍未开发建设的土地共564宗,总用地面积为11.94平方公里。已批未建土地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原特区外,土地用途以工业、仓储为主,宗地面积以1万平方米以上为主,部分用地未建时间超过10年,由于涉及土地、规划、产业等政策变化或调整,以及部分用地涉及不同程度的权属或经济纠纷,历史情况纷繁复杂。《方案》要求,要按照“全面清理、限期处置,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创新思路、综合施策”的工作原则,确保2020年11月30日前完成全市已批未建土地处置工作。《方案》强调要加强土地批后监管,在积极稳妥推进已批未建土地处置工作的同时,严防新增已批未建土地,建立已批未建土地动态管理长效机制。

创新机制,市区联动合力攻坚创新推进

按照《方案》部署,此次行动成立深圳市已批未建土地处置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各相关部门和各区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负责统筹和协调专项行动。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是已批未建土地处置专项行动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负责辖区内已批未建土地清理建库、分析研判、处置方案拟定、落实处置等工作。相关市直部门对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在专项行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在制定政策、规范程序、统一标准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撑。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行动提出要运用“案例+政策+工具箱”的工作新方法,形成已批未建土地处置的较大合力。鼓励各区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积极探索破解难题的新方法、新路径,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工作理念,对于部分历史成因复杂的已批未建用地,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城市更新、土地整备、违建查处等“组合拳”,创新工作思路,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置措施。

分类施策,全面出击逐个击破系统处置

《方案》要求,已批未建土地的处置应严格遵守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定,实事求是精确判断问题类型和原因,按照“一地一策”的原则,制定处置方案。同时,《方案》提出区分企业自身原因、政府政策调整、规划调整、非净地出让以及外部因素等具体原因,区分政府部门用地和企业用地两类用地主体,结合不同土地使用用途,对不同情形的历史遗留已批未建土地进行系统处置。处置方案包括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限期1年内开发建设、按照评估地价给予补偿、用地置换、按我市人才和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开发建设、限期6个月理顺经济利益关系开发建设等多种处置方式。

狠抓落实,强化考核确保提质增效取得新突破

为保证此次行动取得实效,在对工作难点重点充分研判的基础上,《方案》将行动分为行动部署、组织实施、组织验收三大阶段并明确了验收要求,计划在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全市已批未建土地处置、验收和审查工作。《方案》要求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要建立起“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要切实负总责、亲自推进度、亲自定方案、亲自抓落实。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每月要向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工作进展、取得成效、存在问题等事项,并加强督察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对各区政府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通报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同时纳入“加快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十大专项行动考核。一图读懂《深圳市已批未建土地处置专项行动方案》

(来源 :房地产导刊整理自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特区报;制图:晶报传媒有限公司)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