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大湾区通过“双总部”或“总部群”,将内外循环衔接连通

搜狐焦点深圳资讯 2024-01-17 09:32:56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洞见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把握“双循环”发展机遇?香港如何发挥金融中心作用,助力服务实体经济?如何探索制度创新,更好发挥深港优势并实现协同发展?对此,南都湾财社专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

航拍深圳河两岸,一边是香港北部都会区,另一边是深圳。 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教授肖耿

2024年中国经济大方向确立,高层会议确定了三个关键词: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那么,如何判断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开年之际,南都湾财社邀请多位智库专家,特推出《信心2024》系列专访,把脉宏观经济走势,观察2024的风口机遇和时代趋势。

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去年12月底,《前海总规》、《横琴规划》等多个文件密集出台,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前海总规》提出进一步举措,以巩固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以及资金双向流动桥梁的地位,并且助力内地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

洞见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把握“双循环”发展机遇?香港如何发挥金融中心作用,助力服务实体经济?如何探索制度创新,更好发挥深港优势并实现协同发展?对此,南都湾财社专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教授肖耿,解锁大湾区互联互通新趋势和新未来。

A

重视来自香港的全球市场信号

南都湾财社:面对国际金融中心,如何看待香港当前的竞争力?

肖耿:我对香港和深圳都很有信心。香港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是一个以交易成本低作为其比较优势及竞争力的全球顶尖离岸自由港经济体,而它的交易量都是源自包括内地在内的全球市场,是一个放大的全球经济晴雨表。香港目前的状况反映的并不是香港竞争力在下降,而是全球经济的交易量由于各种因素在收缩、在调整,我们需要特别重视来自香港的全球市场信号。

香港的优势在于其与全球经济、中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旦世界经济、中国经济持续向好,香港市场一定会恢复。

南都湾财社: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借助香港国际化的金融服务,更好发挥对实体经济的作用?

肖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自改革开放起,粤港澳大湾区一直是财富高地,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也很高。得益于过往“前店后厂”“三来一补”的优势,广东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业枢纽。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挑战在服务业,其中科技创新最为重要。河套规划里面也明确提到,科技创新必须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同时,香港拥有国际化的金融服务,使得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成为世界级科技创新枢纽的基础。

想更好地实现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就要学会发挥香港和内地之间的制度优势——企业既能够享受香港的制度优势,同时也能享受内地城市,包括深圳的产业优势、空间优势、人才优势。建议大湾区可通过“双总部”或者是“总部群”的方式,将内循环和外循环衔接连通。因为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拥有一个完好金融体系,即香港金融体系,可利用香港相对先进开放的金融体系和内地的产业体系,能促使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金融同时发展,推动深圳和香港成为未来真正的世界级科创枢纽。

B

制度创新是大湾区的巨大潜能

南都湾财社:要更好实现深港协同发展、优势叠加、短板互补,未来应该如何发挥制度创新的“基因”?

肖耿:解放思想、制度创新是深化改革的关键。在大湾区,有一个巨大的潜力就是制度创新。

我们知道,香港和深圳最近的距离大概是在罗湖桥,只有二三十米。很多央企、地方国企和民企在香港设立了大量的中资机构,他们在内地都有总部。所以我认为,深圳和香港的未来应该是“一国两制”深港同城。站在香港最高的大帽山山顶,用肉眼就可以看到深圳市中心最高楼平安大厦、深圳湾、港岛与九龙的最高楼IFC与ICC,以及从新界通往大屿山的青马大桥。为什么这么小的范围不能实现同城发展、优势叠加、短板互补?在没有数字监管技术的时代,我们只能按属地监管的传统来运作,因而企业与家庭在深港之间只能“二选一”。但有了数字监管技术,深港可以按港人港企由香港监管的方式设跨境双总部运作,实现“1+1>2”的叠加效应,引爆预期以及实际的生产力提升,推进大湾区及国家双循环发展战略。

南都湾财社:前海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去年12月下旬,《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印发,突出深港合作、服务香港,全力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等内容。展望未来,要如何深化金融的融合发展、加快更高水平金融开放?

肖耿:前海居住着大量的深港两地居民,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家、投资者和科技创新人才,他们有进行跨境经济活动的需要。同时,两地的科创项目也催生了跨境投资和运作的需求。深圳打造世界级的科研枢纽离不开世界级的企业家、科技人员以及配套产业,这就需要一个有吸引力的生活方式和营商环境。前海拥有完善的硬件条件、广阔的市场,香港拥有开放的市场和国际化的监管,让企业在前海同时享受到深港优势,是其应该发挥的作用之一,更是建立国内外相互衔接的经济运行规则、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关键。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进展,前海在改革创新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去年,前海已经实现了深港跨境政务双向互通。未来如何让更多企业享受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红利,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更多路径,前海值得期许。

C

要有信心推动短期宏观经济复苏

南都湾财社: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会议透露出哪些积极信号?

肖耿: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提到了一个新的观点,就是要保持政策的一致性,特别提出来非经济政策要和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一致性。这个观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很多中长期的、结构性的政策非常好、非常重要。

举个例子说,实际上我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应该是全世界最健康的市场,因为我们的老百姓买房子平均首付超过50%,而且都是用自己的钱买的。内地的房地产市场确实是学习了香港的政府卖地、发展商卖期房模式,但是香港过去这么多年来,房地产开发商到目前没有问题,整个香港金融体系也没有危机。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与措施去应对我们短期的宏观经济状况的问题。我们所有的经济与非经济政策要聚焦居民永久性收入及总财富不断上升这个“一致性”目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信心问题。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我对香港和深圳都很有信心。

香港是一个放大的全球经济晴雨表。目前的状况反映的并不是香港竞争力在下降,而是全球经济的交易量由于各种因素在收缩、在调整,我们需要特别重视来自香港的全球市场信号。

——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教授肖耿

链接

深圳跨境人民币收付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

昨日,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以下简称深圳人行)发布深圳跨境金融十件大事。南都·湾财社记者从该行获悉,2023年深圳跨境收支规模按省排名为全国第三,是全国顺差的主要贡献地区之一。人民币已成为深港间第一大跨境结算货币,深圳跨境人民币收付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

为便利港澳人士境内消费,深圳人行为港澳人士量身定制现金、扫码、刷卡等多门类、多品种的跨境支付方式。截至2023年末,港人在深圳开立银行账户约300万户,其中代理见证开户33万户、交易超184亿元,约占大湾区总量的九成。微信香港钱包和港澳版“云闪付”内地使用惠及港澳用户超121.91万,累计交易金额超48.25亿元,同比增长112%。

来源:南方都市报 采写:南都·湾财社智库研究员 苏梦茹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