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79!这些40年前的深圳老照片,你认得出吗?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来源:深圳商报)
你见过这些照片吗?
这是深圳,
1979年再平常不过的一天。
这一天,天气晴朗,
不算太晒,
大多数人都穿两件衣服,
早上出门时准备的草帽
到了正午也没有用上。
1979年,
自行车在这个边防小城
是最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
同年3月初,
宝安县已经改名为深圳市,
但行驶在城里路上的汽车并不常见。
老深圳记得,
仅有1、2、3路公共汽车
连接火车站和几个重要地方。
地方志记载,1970年,广东省政府为照顾深圳口岸港澳同胞来往方便,特拨给宝安县"天津牌"20座中巴6部,由宝安汽车站经营。行驶线路为至火车站和侨社两条线。后增加一条线至深圳水库,票价全程每人3角至5角。
水库当时也算是深圳少有的旅游景点。
1979年,深圳城镇只有三万多人,这还包括海关、边防等上级机构派驻人员。一位老深圳表示,在1979年的时候,“城区比较大的国营工厂只有国营食品厂、农机一厂、农机二厂和无线电厂,还有一家是集体单位的农机三厂。其他的只能算小作坊了。”
这是巨变的前夜,
但很少有人能预知这一点,
也没人想到过要记录下来
这安静普通的日常生活。
2019年3月5日,
深圳建市40周年。
当这些照片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时光又将我们带回40年前的深圳,
那些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这组照片是一个叫benicektoo的美国人所拍,他当年或许还是个少年,和爷爷奶奶跟随香港的一个旅行团来到了深圳。
benicektoo说:“我以为我穿越了!我看到的好像是历史故事里的场景!”他在照片拍摄近四十年后将其上传到Flickr上,并写了这样的感慨。
1979年11月,他们在香港旅行的时候,被港中旅的一则广告吸引过来了。这家具有中资背景的旅行社,组织了“深圳一日游”的活动,只需要175元港币。
这对于渴望一睹社会主义中国的老外颇具吸引力。
benicektoo关于这趟旅行的记忆有些模糊。除了感觉像走进历史故事的场景,他还记得从水库工地回来的工人,以及街头简陋的厕所。
benicektoo说,虽然这是40年前的一次模糊的旅行,他仍然为这些照片在Flickr上引起中国人,尤其深圳人的关注而高兴。他也知道深圳后来的巨变,“如果方便你能分享一些今天深圳的面貌的照片,我很愿意看到!”他说。
为了回应benicektoo的要求,
我们将他拍摄的这些老照片
分享给一些老深圳人,
请他们辩认这些照片拍摄地
是今天什么地方。
在他们的帮助下,
我们在原来位置或附近进行了重拍,
上面两组照片拍摄地是今天深南路老街地铁站C出口附近,今天柠檬街一带。
当时,这里有一个南塘市场,是老宝安县城重要的集市。
这是今天建设路与深南路交汇的西北角,在建设路上。
1979年这里是一家邮票公司(上)。
这里是建设路与解放路交汇处,左边桥上是广深铁路。
1979年这里是二轻局。
这是工人文化宫南面的广场,东面是深圳戏院。
1979年时这里也是工人文化宫,许多人把自行车当交通工具在这里招揽生意。
这是老街广场,南面(下图往右方向)是思月书院。
1979年这里是一个公厕,位置就在人民北路二横街。
这里是今天的东门步行街,人民路与解放路交汇处。
这是人民北路上的财贸幼儿园。
1979年,这里是深圳条件较好的幼儿园,因此承担了接待外宾的任务。今天这个幼儿园仍然在人民北路上。
这是人民北路上的财贸幼儿园内景。
现在,幼儿园的建筑都已经重建,但格局未大变,据说多数树也还在。
上图是benicektoo在罗湖口岸附近拍摄的深圳河,河水清澈;下图是深圳河俯瞰,唐桂阳拍摄。
特别鸣谢:
曾经在罗湖桥执勤数年的老边防吴涛,
深圳建市前后在中国旅行社工作并接待过这些线路的李国养、成光荣,
深圳建市前后在外事办工作过的杨值开,
在深圳镇生活多年的老居民李坚、陈伟晶。
本文老照片为benicektoo拍摄,新照片处署名外均为蒋荣耀拍摄。
//
全家福看变化:
4本相册见证深圳变迁
//
从边陲小镇到国际化大都市,
深圳已踏入建市第40个年头,
现居住于南山区的陈宗浩
就是深圳成长的见证人。
陈宗浩1979年开始计划调到深圳,1980年正式来深工作。那年他35岁,成为首批来深建设的“拓荒牛”。
陈宗浩喜欢用镜头扫描记忆。
他拿出了4本相册介绍说,他的镜头开始是用来记录单位员工的活动情况,还有单位的开发建设。“但我在拍摄过程中发现,这个城市的变化,每年对比起来,都很开心,就一直坚持拍摄了,而这些照片也成为了我家庭相册中占比很大的一部分”。
陈宗浩表示,记得当时南油小学还没建成的时候,那里还只是一片荒地,当时周围的树都被砍了,只剩下一棵细细矮矮的木麻黄树,陈宗浩便把它拍下来了,他没有想到这里会建成一所学校。到了现在,这棵树还存在于南油小学的操场里,成为一棵两个人才能合抱的大树。现在南油小学也在这棵树旁边修建了一个雕塑,上面记载了这棵树的历史,还有陈宗浩拍的照片。
“我想这就是照相的魅力和意义”。
翻看陈宗浩的家庭相册,
他用360度全景式的接片方式
记录和再现了深圳的改革变迁,
我们可以看到上世纪80年代
深圳福田、罗湖、南山等地的模样,
那时候深圳还没有京基100、地王大厦,
市民中心也还是一片荒地。
而翻到他现在拍摄的照片,
到处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陈宗浩说,他刚来深圳时,深圳的学校少,文化氛围也不浓厚,为了让儿子接受更好教育,他让儿子前往广州念书。
而今,深圳新建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连获重大突破。
谈起深圳改革开放40年的成绩,陈宗浩用“不容易”和“不简单”概括。他说,从经济特区建立之初遇到的种种挑战和艰辛探索,到这几年收获“创新之城”、“创客之都”、“硬件天堂”等称号,着实不容易。
“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家也和深圳一同成长,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在这几十年的拍摄时光里,我最常去山上拍深圳,随着年龄增长,爬山越来越艰难。除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外,要特别感谢那些在我拍摄过程中帮助过我的陌生人,他们让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城市里每一个人温暖。”陈宗浩说。
你对于深圳又有哪些珍贵的回忆呢?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