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视野向高看,大湾区正在巨变之中!

搜狐焦点深圳资讯 2021-10-07 07:23:1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巨变中的大湾区潜藏了太多的新机遇!

从2019年2月18日国家正式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算起,时间已经过去两年零七个月了。

如果从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提出“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算起,时间更是过去五年半了。

真是白驹过隙,时光飞速。生活在大湾区的人们,大都是忙忙碌碌地过日子,我们被纠缠到平日赚钱养家的辛苦流程里,似乎感觉不到这个“大湾区”概念和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有什么关系。

何况,表面上,这个大湾区还发生了那么多令人担心的事情。比如,香港的政治动荡,经济总量被深圳、广州先后超越的现实,严重影响了香港在大湾区的地位和形象;一些大湾区房地产头部企业出现的严重债务危机对房地产的冲击和影响;大湾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地区,在去年以来严峻的新冠疫情冲击下,多次遭遇输入性疫情的干扰,对大湾区的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等等。

的确,就在大湾区规划纲要推出后不久,香港的政治动荡就开始了,其阵势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这的确打乱了大湾区的战略布局和进程,多多少少分散了人们对大湾区发展的直接关注和延滞了相关政策的执行操作。

可以说,大湾区规划纲要推出后整整半年,2019年8月18日,国家又推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这显然是在积极应对香港出现的严峻局面,显然是在向世界表明,大湾区的发展不会因香港的动荡而停止,仍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继续前行。

回顾大湾区规划纲要推出的两年零七个月,可谓是惊鸿一瞥!大湾区事实上一刻也没有停顿,一直在砥砺前行,如今的大湾区在潜移默化中正在发生急剧的、巨大的、革命性的变化!

革命性,这个词我很少用到了,今天斗胆在讲大湾区的时候采用了,为什么?因为,大湾区的一些重大变化将具有鲜明的除旧迎新的性质,甚至是一次“凤凰涅槃”的深刻历程。

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大湾区的人,都应该从繁忙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抬起头来,矫正视野向高看,放眼大湾区,看到新巨变,因为巨变中的大湾区潜藏了太多的新机遇!

我就由大湾区东岸谈起,先来看一下最南端的香港。

两年多以前,当香港街头还沉浸在暴乱的腥风恶雨中时,我们中间的多数人可能都对香港的前途充满担忧,这个东方之珠能经得起美西方势力不断的干扰从而引发的这种大动荡的折腾吗?

这种担忧显然是低估了国家治理香港的决心和能力。2020年6月30日全国人大通过的香港国安法,从国家大法地位上给予香港最强有力的支持,对抵御美国西方势力的干预、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动荡期间曾经出现滑落。近日发布的较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香港排名较今年3月上升一位至第三。这是香港国安法实施以来,香港连续第三次提升名次,显示随着特区社会恢复安定,投资者信心不断增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趋于稳固。

从更高的视野看,香港在实现“第二次回归”。1997年,香港之“身”实现了回归祖国。这次,香港在推进“心”的回归。从大湾区的视角看,未来的香港与大湾区各个城市之间的融合式发展只会越来越紧密,因为原来那种基于“心”的障碍大大弱化了,共享共荣的心态和行动越来越明显了。

说香港已经进入了根本性改变的起步区,这话今天可以相信了。

由香港向北,我们再来看一看深圳。

这座被国家文件表述为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城市,四十年来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今年以来,深圳经济看上去步伐有点放慢的迹象,引发网上诟病一片。事实上,很多人没有看到,这是深圳在坚定地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必然反应。比如,深圳房地产政策面连续祭出重拳,打击投机炒作,导致楼市出现大幅度收缩和低迷,大量资金开始撤离房地产炒作,转而流向实体性的产业投资。这在短期内必然对深圳经济造成增长幅度下滑的压力,但从战略看显然是远见之举。

更让人关注的是深圳的这个大动作:前海扩区。由原来的约15平方公里一下子扩容到120多平方公里,基本上把深圳西部沿海片区都扩进去了。很多人在质疑说,原来的小前海发展了10多年,很多写字楼还租售不出去,现在又搞这么大的大前海,难道是要让更多的商办物业闲置在那里吗?

这是典型的直线思维。扩区后的大前海怎么可能按照小前海的模式推进呢?可以说,前海扩区是深圳在现阶段推进深化改革开放的核心战略举措,前海的基础布局是深港合作,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的核心是金融,这意味着,扩区后的前海必将担纲国家在全球化战略中实施产业升级中的核心任务,特别是金融领域的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扶持高科技创新发展、数字货币体系的建立等一系列重大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前海的战略意义并不止于国际金融产业的发展,而是高级现代服务业强大体系的建立。我们来看一下大前海架构内集中的巨型产业板块就清楚了:蛇口自贸片区、前海+宝中CBD、大铲湾海港、腾讯未来科技城、大空港、全球较大国际会展中心、海洋新城等。这一连串的巨型国际化服务业涵盖了金融、科创、商务、商贸、会展旅游、互联网、海洋经济、空港经济、深中通道等产业和基础设施,雄踞在大湾区湾口东岸,形成对整个大湾区的直接辐射和影响,并对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形成影响。可以说,高端服务业如此密集、大交通枢纽格局如此齐全,在国内乃至全球看,都是罕见的。

深圳一方面通过大前海的现代服务业战略布局,一方面通过高科技研发智造业全境化布局,必将引导深圳实现经济的战略升级,从而实现对深莞惠一体化、深圳都市圈以及整个大湾区的带动引领,这个趋势正在逐步显现出来。

当然,前海扩区背后已经有一个更大的布局: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国家已经给了一系列授权清单,这些超级政策正在一步步融入深圳未来的发展历程中,推动深圳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迈出大变革的步伐。

由深圳再向北,就是东莞。

东莞在大湾区有点“背”,夹在香港、深圳、广州三个国际化大都市中间,显得不那么高大上。其实,东莞实在是受委屈了。为什么?首先,东莞在七普人口统计中,人口超过1000万,已经是中国十几个超大城市之一了;其次,东莞经济增长动能十足,今年铁定进入“万亿俱乐部”;再次,东莞近年来以科技创新为依托的智造业发展迅速,为广东做的贡献越来越大。如果把东莞放在国内绝大部分省份,它都是那个省当之无愧的头牌城市。

东莞的兴奋点远不止这些。东莞近年来日益崛起的三大板块尤为令人关注,排名前列个是以华为为代表的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片区,第二个是高端商务、总部经济迅速壮大的主城片区,第三个是承担大湾区湾口地带开放先锋重任的滨海湾新区,这三大片区都是东莞未来经济增长的头部板块,它们的快速崛起表明,东莞再也不是原来那个中低端制造业充斥的“世界工厂”,而是布局了大量高级高端智造产业的、未来可能以“世界智园”著称的国家新名片。

何况,东莞腹地4街28镇,历史上个个都是“小老虎”,在目前波澜壮阔的产业转型升级中,它们都表现出强劲的改变意愿,相信四十年来在市场化大通道打拼出来的莞派镇街仍然会延续拼搏向上的势头,东莞一定会继续让外部刮目相看。

东莞北面就是广州了,以及广佛同城化。

首先要说的是,今年上半年,广州经济的增速十分亮眼,达到13.7%,名列四大一线城市榜首。按理说,广州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优势和京沪深相比,并不占优,且一直以来,广州承担着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省份省会的重任,似乎难以轻装上阵,然而,广州做到了。广州的三大传统支柱产业都出现了强力反弹,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更被广州列为经济头号工程,明显加快了全面布局。

与此同时,广州在城市治理方面一直先进全国,这为广州经济的快速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州的新门面——南沙自贸片区这几年来的动作也非常大,让广州这个大湾区枢纽型城市的重心进一步向珠江湾口地带转移。

对于广州来说,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恒大“漂移”。1996年成立于广州的恒大,在广州经营了20年并跃升为世界500强后,却在2017年选择把集团总部搬迁到深圳。广州在随后的几年间,在这件事上一直遭舆论诟病。今年,恒大债务问题曝光,目前仍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如此下去,世界500强的位置恐怕保不住了,广州的舆论压力也可以骤然褪去了。甚至可以说,这也算是广州的一种运气了。

当然,无论广州还是深圳,都是大湾区的巨无霸城市,一个企业的兴衰,并不会影响到它们的发展,恒大亦然。

广州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优势:广佛同城化。从地图上看,广佛几乎就是一座超级大城市,完全联通在一起了,广佛两城在大湾区城市关系上是紧密度较高的。问题在于,佛山并不是一座普通城市,其经济实力仅次于深圳广州,乃广东经济第三城。2019年,佛山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跻身于国内城市“万亿俱乐部”。佛山由于其特殊价值,在大湾区规划纲要中,与广州一道,成为大湾区北部片区的核心,称为“广佛极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州由于有强大的佛山加持,未来在大湾区的发展中必将担纲更加重要的中枢性重任,广佛联动前程远大。

珠江口西岸,佛山向南,就是中山。

在大湾区,中山似乎是一个“软肋”式的存在,用大湾区规划纲要的说法,中山就位于三大极点(港深极点、广佛极点、澳珠极点)之间。可以说,中山就是一个“三不管”地带。中山市的经济发展近年来的确也不很理想。

然而,我一直认为中山只是机会未到,机会到了,中山一定会显现出来。理由很简单,它的区位太特殊了。上面谈及的所谓“三不管”,那是传统城市群格局下的现象。在大湾区格局下,能量强大的三个极点都有天然向外扩张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动能,这种情况下,中山就再也不是“三不管”了,而是“三辐射”,三个极点分别会形成和中山之间更大力度的经济互动,这时候,中山的机会就来了。

其他不说,就说深中通道这件事。可能近年来关于深中通道说得太多了,人们都快麻木了,其实,离通车仍然有三年时间,越逼近通车,它的价值会显示得越清晰。在大湾区交通规划中,整个大湾区东西两岸将有十几条跨江隧桥建成,其中居于中部的深中通道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它不但是区位较佳的隧桥,更重要的是,它东面是大湾区经济排名前列城深圳,这条通道仅需通行24公里、半个小时车程就可由深圳直通中山。对此,中山充满期待,早已在隧桥西岸规划了翠亨新区,特别是隧桥落地的马鞍岛,更是做足了功夫。可以想见,当2024年深中通道通车后,深圳以及东岸的香港、东莞与中山之间的经贸、投资、消费活动将会有显著的提升。

除了深中通道,其实,另外两个极点(广佛、澳珠)也在寻求加大与中山的经贸合作。中山本身更是在积极酝酿打翻身仗。另外,2025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纪念日,作为中山故里,中山市也一定会谋划向国父做出一个恰当的交待。如论如何,中山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

最后是珠江口西岸最南端的珠海和澳门。

一直以来,我们对珠江口西岸有一种固化的成见,认为西岸永远也无法和东岸的深港相比,因为澳门太小,根本无法支撑珠海的发展;珠海也是多年来不太争气,发展了40多年,才240多万人口,仅是东岸深圳的13.7%,202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也仅有3482亿,仅是深圳的12.5%。

但我不想比这些静态的数据,我更想分析一些动态的趋势。首先是澳门的价值提升。澳门虽小,但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地位日显重要。在大湾区已经有香港和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的情况下,中央又批准设立澳门证券交易所,显示了国家在资本市场成长上对澳门的重大期待。

珠海这些年来也做出了一些令人高兴的成就。如中国主题公园领域的王牌长隆集团在珠海投资了海洋王国文旅度假区项目,2019年游客量达到1173.6万人次,超过了上海迪士尼,也创造中国主题公园单体客流量之最。这表明,作为珠海主导产业的旅游业正在形成崛起的势头,将带动珠海乃至整个珠江口西岸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当然,近期大家最关心的当属横琴岛了。我们知道,横琴已经是国家批准的广东自贸区中的横琴自贸片区,今年9月5日,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为粤澳合作特别是澳门和珠海之间的深度合作提供了重大机遇。从政策内涵看,横琴岛的开放度应该低于海南,但高于深圳前海。

澳门虽小,它的经济结构也比较偏狭,但澳门有更加灵活的经济运行机制,有着与欧洲特别是葡语系国家比较便利的合作通道。强化澳珠在横琴岛的合作,必然极大地调动澳门的积极性,为澳门提供更加广阔的产业升级、居民就业的新机会,也将为珠海创造难得的新发展机会。

总之,对于澳门和珠海,对于珠江口西岸,我们再也不能用固化的成见应对了,未来十年、二十年,大湾区的发展,澳门珠海一定是以主角出现的。

大湾区还有惠州、江门、肇庆,这三个城市都处于大湾区外围,且面积广大,肇庆1.5万平方公里,惠州1.1万平方公里,江门0.9万平方公里。可见,它们都是大湾区的深广腹地,未来同样有广阔的机会。当然,相比珠江湾口城市,它们的发展可能相对慢一些,尤其是肇庆和江门,而惠州因在深圳都市圈内,受深圳影响较大,发展形势也相对更好。

我在大湾区规划纲要推出两年零七个月的时候,发表这篇文章,就是要告诉大家我的较新感觉和判断:大湾区尽管在启动后遭遇了若干困局的干扰,包括美西方势力对中国经济的打压、新冠疫情、香港政局动荡、房地产严厉调控的影响等等,尽管大湾区在未来的城际合作中仍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大湾区向好发展的动能仍然强大,特别是近来从香港、澳门传来的一系列好消息,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大湾区正在坚定地突破发展中的各种障碍,形成巨变的基本态势。

我们当下最应该做的事,不是别的,而是认真观察和评估大湾区的真实发展动向和趋势,敏锐地捕捉在大湾区正在生成的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

来源:宋丁观点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