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保姆村”:那些月薪上万的阿姨们

搜狐焦点深圳资讯 2019-10-21 08:57:2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他们只是一群平凡的奋斗者。

“万科金色家园75000/㎡,天健天骄南苑100000/㎡,水榭花都140000/㎡……”仰头环视着地处福田中心的这一圈小区楼宇,何慧玲如数家珍。

她不是房地产销售,也不曾奢望能成为业主,她就住在被这些高楼小区环绕着的城中村里。

福田下梅林围面村,和绝大多数城中村别无二致,握手楼、一线天、杂乱的巷弄、相对低廉的租金。

这里又因为她,以及上千名来自湖南,江西,四川等地的妇女,显得有些特别。因为她们都从事着同样的工作——钟点工。

这些大家口中的“阿姨”们,住在村里,出入高楼小区,勤奋者,月薪过万,过着比那些白领业主们还要忙碌的生活。

ONE01

排名前列次与何慧玲碰面,是十一假期的前一天。此时的她,正在好友家中一丝不苟地擦着窗户。

尽管开了空调,硕大的汗珠依然出现在了她的额头上,衬衣也被浸得透湿。

4小时后,朋友家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何慧玲的微信提示音响起,一笔200块的转账,正是这次服务的报酬。

“我们这里(围面村一带)的钟点工,大多都是来自农村的妇女,文化程度比较低,一般是一小时20元-50元。”

来自湖南一个偏僻小乡村的她,性格有些内向。早年在镇上的工厂做流水线工人。她自嘲自己没啥文化,只能做一些靠出卖体力的工作,以前是,现在亦然。

”我也从来没要求加薪,都是老板们看我做得好,主动给我加的。”说到这里,何慧玲言语中透露出一丝满足和自豪。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二孩政策全面落实,何慧玲口中的“老板”群体不断加大,深圳家政市场缺口不断加大。

较新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仅广州、深圳两地家政服务人员缺口就超过100万。

何慧玲正是从儿时玩伴口中得知这条“财路”,面对好友“想赚钱,赶紧去深圳”的怂恿,面对收入比老家高出5倍的诱惑,她和老公毅然南下深圳。

亲带亲,邻带邻,因地理和客观因素源起,因家族宗亲关系壮大,“保姆村”的应运而生无疑遵循着这一规律。

TWO02

“深圳不是有句很经典的话叫'时间就是金钱'嘛?感觉讲的就是我们做钟点工的。有时候一单接一单,根本停不下来。”何慧玲笑着说道。

她每天的工作简单而枯燥。一早起床,便是一户接一户地去搞卫生,做饭,日复一日。

她也从不挑雇主,自己有一辆小单车,只要不超过一个小时路程,基本她都接受。

“较高峰一次试过从早上七点半出门,做到晚上11点到家,一天跑了六家,饭都没怎么吃,回到家倒床就睡着了。”

在她看来,做钟点工这一行,基本跟双休绝缘。但与“007”的忙碌相对应的,是不断增加的收入。

多劳多得,凡事明码标价的深圳,让背井离乡的她少了一份焦虑,多了一份踏实。于是,这么一干就是8年。

当被问及为何不去家政公司时,她表示,一些家政公司既不培训,提成又拿得少,觉得没什么必要。

相比起家政公司那些什么“金牌”“首席”的称谓,保姆村里,更为贴近服务行业里的原始逻辑。工作一般都是由老乡或者雇主之间相互介绍,口碑的建立,也全来自于实实在在的“口口相传”

THR03

工作在忙碌,生活在折叠。

相较于雇主们住在万科金色家园、水榭花都等知名的小区内,她们对于自己的居住房间并不是很在意。小房间空间窄小但不受干扰,大房间贵但可以和老乡合租。

何慧玲的房间单调枯燥且乏味,走廊阴暗,略带潮湿。但对于她来说,这个小小的“安乐窝”,是她和丈夫在深圳安身立命的根本。

不到10平米的单间,放着一张挂着蚊帐的双架床,下铺是她和丈夫睡觉用,上铺堆了一些冬天的被子,床底的蚊香在一圈一圈地燃烧着。

她打趣地说,来了深圳这么多年,蚊子和蟑螂仍是她心中的一大梦魇。

床边靠着一张折叠的饭桌,一旁的电视机铺满了灰尘,门把上挂着何慧玲平日买菜的篮子,墙上挂着一幅主席像,还有和孩子在老家的合照。

“有时候会觉得挺对不住孩子的,留下孩子跟父母在老家,自己出来打拼。”何慧玲略带歉意说道。

平日一心赚钱的她,一有空就会和家里人视频,和儿子聊聊天,听听儿子的声音。

这天,她跟儿子聊天时,得知儿子班级考试又考了前三名,她露出欣慰的笑容。

“好好读书,争取考个好大学知道吗?有文化才最重要!”儿子在电话那头回,“好了好了,我知道,每次你都这么说。”

也许每天接触的都是中产,让何慧玲意识到,孩子的教育与命运之间早已明码标价。

尽管孩子在老家成绩不算差,但何慧玲斩钉截铁地说,有条件的话,一定要接孩子来深圳念书。

“有些老板们也不断提醒我,能把孩子带来深圳读书就尽量带,这边资源还是比老家的好。”

毕竟,全天下的父母,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呢?

看到一些雇主家的孩子年纪轻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成绩依然不落下,何慧玲难免心生羡慕。

深圳实行的素质教育,与老家填鸭式的应试教育相比,她觉得在深圳,孩子更容易成才。可深圳的教育资源仍然稀缺,也让何慧玲有时感到头疼不已。

我试着问了问村内其他阿姨们的看法,她们均异口同声地说道,为了孩子读书,多苦多累仍要坚持下去。

尽管雇主和钟点工的地位似乎天然存在着不平等,但在何慧玲看来,深圳人普遍素质高,她遇到的大部分雇主,也没有那种颐指气使的态度。

这是让她觉得留在深圳最舒服的一点。

傍晚六点半,金灿灿的夕阳照耀着围面村的每一个角落。当我与何慧玲道别时,在围面村的巷弄里,不时有老乡们向她打招呼。

深圳大大小小的城中村有数千个,它们与外来建设者们的老家一道,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互相切合的齿轮,日以继夜的转动着。

这些阿姨们,和无数的深漂一样,和你我一样,在深圳默默地平凡而努力着。

工作无分贵贱,奋斗者永远年轻,唯有奋斗才能不负这个崭新的时代。

(文中人物为化名)

参考资料:

1.林岭东、深圳社会各阶层分析:富贵阶层人数应在10万

2.晶报、保姆工资涨涨涨!深圳人发愁:找个好阿姨怎么这么难?

3.南方日报、十年变化 去留两难

4.网易房产、探访深圳“保姆村”

来源:深圳微时光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