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住宅健康性能+城市科技人居,十四五期间又有新规划

搜狐焦点深圳资讯 2022-03-18 09:40:59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到202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对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目标任务、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最近,国家住建局发布了《关于印发“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及《关于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的通知》;

这两个通知都与建筑与城市建设有关,所以放在一个文里来展现;

一、

“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

到202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对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目标任务、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取得突破突破一批绿色低碳、人居环境品质提升、防灾减灾、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等关键核心技术及装备,形成一批先进适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建成一批科技示范工程。

科技力量大幅增强。布局一批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支持组建高水平创新联合体,培育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建设一批科普基地。

城乡建设绿色低碳技术研究:

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技术集成

以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人居环境品质提升为目标,研究城市更新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城市体检评估技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构建技术,开展城市地下空间高效开发、综合防疫技术集成、城市群和区域空间布局优化技术研究,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应用

以建立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为目标,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运行管理中的应用,开展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的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智慧社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

城市防灾减灾技术集成

以提高城市应对风险能力为目标,研究韧性城市建设理论与方法,研究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韧性提升、城市内涝治理、施工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超高层建筑运行风险监测、探测识别与防控预警技术和装备,构建全过程、多灾种、多尺度城市风险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建设韧性城市。

住宅品质提升技术研究

以提高住宅质量和性能为导向,研究住宅结构、装修与设备设施一体化设计方法、适老化适幼化设计技术与产品,开展住宅功能空间优化技术、环境品质提升技术、耐久性提升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形成相关评价技术和方法。

建筑业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研究

以支撑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为目标,研究BIM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理论、方法和支撑体系,研究工程项目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和建设项目智能化审查、审批关键技术,研发自主可控的BIM图形平台、建模软件和应用软件,开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

关于创新体系建设

规划中提到,充分发挥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科技创新组织协调作用,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和科技力量,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创新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二、

“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总体目标。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建筑用能结构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方式,为城乡建设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任务

加强高品质绿色建筑建设。推进绿色建筑标准实施,加强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倡导建筑绿色低碳设计理念,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等,降低住宅用能强度,提高住宅健康性能。

完善绿色建筑运行管理制度。加强绿色建筑运行管理,提高绿色建筑设施、设备运行效率,将绿色建筑日常运行要求纳入物业管理内容。

以《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确定的节能指标要求为基线,启动实施我国新建民用建筑能效“小步快跑”提升计划,分阶段、分类型、分气候区提高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重点提高建筑门窗等关键部品节能性能要求,推广地区适应性强、防火等级高、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建筑保温隔热系统。

提高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水平。除违法建筑和经鉴定为危房且无修缮保留价值的建筑外,不大规模、成片集中拆除现状建筑。

推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强化公共建筑运行监管体系建设,统筹分析应用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耗监测等数据信息,开展能耗信息公示及披露试点,普遍提升公共建筑节能运行水平。

推动太阳能建筑应用。根据太阳能资源条件、建筑利用条件和用能需求,统筹太阳能光伏和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应用,宜电则电,宜热则热。推进新建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设计、施工、安装,鼓励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加强太阳能光伏应用。

加强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推广应用地热能、空气热能、生物质能等解决建筑采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用能需求。鼓励各地根据地热能资源及建筑需求,因地制宜推广使用地源热泵技术。

实施建筑电气化工程。

充分发挥电力在建筑终端消费清洁性、可获得性、便利性等优势,建立以电力消费为核心的建筑能源消费体系。夏热冬冷地区积极采用热泵等电采暖方式解决新增采暖需求。

来源:深圳房地产信息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