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创意城市,艺术社区:「动物园对面的游乐场」展览沙龙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展览“动物园对面的游乐场”通过一个寓言式的空间意象邀请观众进入一场艺术游戏之中,打开童趣性想象:展览构想了一个故事框架,文本里的对话与作品间的对话既相辅又相离,甚至互为演进,任由大小朋友在精神乐园里畅想。
为了更好地传达展览理念,云美术馆于2月18日举行了展览沙龙活动,来自不同艺术行业领域的专业人士,结合着自身实践和观察,给观众带来了多维度的分享。此次主题沙龙的上半场由万境艺术创始人周赫主持,邀请了策展人东门杨、艺术家薛峰、广东时代美术馆馆长赵趄、《打边炉》主编钟刚,共同探讨艺术与城市的关系,以及艺术成为生产力的可能性。下半场由万境艺术联合创始人王晶主持,邀请了人类学家马立安博士、深圳乐领生活创始人罗雷、云美术馆馆长/榕江世业集团营销副总李霞、资深媒体人南岛,共同探讨社区的发展模式如何带动城市发展。
Part one.
艺术成为生产力,它可能吗?
左起依次为:钟刚、赵趄、薛峰、东门杨、周赫
周赫:在城市化进程中,各行各业都从快速发展的节奏中放缓,思维方式也开始有了新的转变,从开发到运营,而运营离不开文化艺术的介入和沁润。深圳是一个过分务实但又非常有活力的城市,以至于生发出艺术能否成为一种新生产力的畅想和好奇。那么先从此次云美术馆展览“动物园对面的游乐场”的策展人东门杨开始,请你谈谈展览的缘起,你是如何思考在云美术馆这样的社区美术馆里做展览?你一直在巴黎留学,现在在央美做教授。作为学者和策展人,你对国内外以及北京、上海和深圳艺术生态差异有怎样的观察?
在新社区
制造乌托邦想象
东门杨:此次展览“动物园对面的游乐场”是从去年10月份开始筹备,希望以轻松有趣的调性,让观众从过去两三年的起起伏伏生活中走出来。接到展览邀请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游乐园和动物园这两个空间意象。因为对我来说,城市生活有两个评价标准:生存和生活。生存标准就是衣食住行的配备和满足,进而就会追求宜居的城市生活标准。美术馆、动物园、游乐场,虽然它们并不是城市生活的必需品,却是城市生活当中的乌托邦场域,人们在这类场域会忘掉自己朝九晚五的日常,进入到一种奇妙的空间体验。我为这个展览写了一个同名的童话故事,它区别于常规的展览前言,是想让观众轻松地进入到群展的阅读,通过展览文本与展览作品并行互动带大家进入到游乐的语境当中。
我现在主要生活在北京,这次展览和沙龙机会让我对深圳的感触特别深。深圳是一个大熔炉,天南海北的人们到了这里,成为深圳人。因此感觉别样的亲切,这里的艺术氛围也是特别的包容。说到艺术如何作为城市的生产力,让我想到一些显著的实例。我在巴黎七大念书的时候,去过法国东部一个叫科尔玛小镇,有一个“菩提树下美术馆”,那里有一组文艺复兴时期格吕内瓦尔德的作品——《伊森海姆祭坛画》。因为那一件作品,科尔玛小镇成为了很多艺术朝圣者心目当中的必经之地。再比如西班牙北部城市的比尔巴赫美术馆,以独特的后现代建筑样貌吸引了大量游客,使一座已然没落的旧工业城市焕发了崭新的活力。从内容到形式,艺术带给城市新的生机。艺术的生产力真是值得探讨和挖掘的话题。
周赫:不管物理距离有多远,现在越来越多观众,会为自己感兴趣的展览买一张远程机票,或者驾车一两小时去满足视觉和精神的需求。我们期待有越来越多的人会特意来另一个社区看美术馆展览。艺术家薛峰从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师到独立艺术家,从杭州搬到深圳工作生活,并成为深圳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去链接和推动深圳的生态,曾在《打边炉》的采访中把自己定义为“城市艺术家”,不仅做架上绘画的艺术实践,还拓展到很多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以及和设计的跨界结合。在深圳进行不同媒介和形式的探索使得人和城市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作为艺术家,你是怎么思考自己创作和深圳的关系?又是怎么理解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力?
城市艺术家”概念
在深圳的发生
薛峰:2021年参与坪山美术馆“深圳当代艺术家”项目的个展“迢迢”,《打边炉》的钟刚在专访中给我提了“城市艺术家”这个概念,经过这两年的实践,“城市艺术家”的意义才慢慢具体起来。在深圳这个城市,和北京、上海都不一样,是一个制造城市新文化的地方,可以说环境能够重新塑造一个人,原有的专业和这个城市需求发生关系之后,会让你对一些事物作出新的判断和思考。去年年底开始做龙岗区的旧城改造,和以往的改造很不一样,它是以展览的形式讨论,集群一批艺术家和建筑师,发挥各自专业让作品在这个地方同时生长和发挥。在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不同场地也做了一些作品,这些实践让我打开了工作室,开始思考创作如何延展到环境当中,对空间作出表达,尝试把当代艺术放在环境设计的语境当中寻找更多可能性,我也在作品中使用像柯布西耶提出的“自由的平面”概念。
周赫:广东时代美术馆在时代玫瑰园的居民楼中落成,其发展模式和特点与云美术馆有很多共同之处,都与地产品牌息息相关。赵趄作为广东时代美术馆的发起人、重要推动者,参与了广东时代美术馆建设的全过程,是社区美术馆的先行者。大家很好奇,时代地产为什么要去做一个社区美术馆?在这个过程中,美术馆的运营经历了哪些阶段的调整和变化,它又是如何反哺地产和当地社区的?
社区美术馆运营逻辑
“警惕”艺术沦为经济工具
赵趄:做先行者是很危险的,很容易成为烈士。房地产商做美术馆由来已久,中国的第一家民营美术馆就是脱胎于地产项目,在1998年成立的成都上河美术馆;第一家正式注册的民办非企的美术馆也是房地产商做的,就是成立于2002年的北京的今日美术馆。我们2003年也开始做美术馆,它的发展可大致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促进地产营销。大概用了三五年把楼盘售空之后进入第二阶段,打造生活艺术家的品牌,倡导新的生活方式。时代美术馆在前两阶段的重点在于如何建立社区联系,到了第三阶段,美术馆开始独立,从社区抽身出来,转而定位于建设成为一家专注于艺术本位的机构,探讨前沿的艺术问题。在第四阶段,也就是近几年,美术馆旁边的城中村和小工厂部分拆迁,建了一个广州设计之都时光汇的商业圈,逐渐吸引了外面的人进来,延伸出泛社区概念,美术馆的工作也逐渐希望能超越地理局限,辐射范围越来越广。
美术馆就像一个发动机,能够生发多样的文化艺术,丰富消费者的生活,对于地产商来说,能够更容易和消费者建立联系和沟通。但我对“艺术作为生产力”保持警惕和怀疑。我不认为艺术是生产力,其实它的背后是文旅产业。生产力是经济学的概念,艺术是生产资料,不是生产力本身。生产力涉及文化消费,本质上属于消费主义。我觉得通过文化消费改变生活方式没有问题,但艺术需要有先锋性。大家说艺术高尚,艺术无用,这里的“无用”不仅仅是功能上的,还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不能沦为工具,尤其是不能沦为经济的工具。如果艺术成为生产力被利用的话,那离末路就不远了。
周赫:关于艺术是生产力,我也会打一个问号。可能在深圳的语境当中,最早作为一个工具存在,也有让它活下来的可能性,而后再去更多寻找独立性,就像时代美术馆的历程。《打边炉》一直坚持“立足地方 独立发声”,已经成为中国南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评论平台。除了做专业的艺术媒体,还有“打边鼓”是关注儿童成长,“打冷”做深圳散步。钟刚作为创始人和资深媒体人,对艺术行业的生态具有非常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你是如何思考艺术和生产力的关系呢?
美术馆应该成为影响
一个社区的“老字号”
钟刚:艺术生态,经常会被认为是一群人去做事情时,外力提供的条件和氛围,但在我看来,生态就是一个人、一个机构如何工作,如果在自身的领域当中如何发展的问题。一个个体做好了就是生态,它就会产生放大效应和示范作用,尤其是在社交媒体时代,一个“点”的特色更容易被引爆。这是一个“特色”很难被埋没的时代,也是个体价值很难被遮蔽的时代。所以我认为的生态,就是做自己,就是跟自己死磕,把自身的工作做到极致,无法替代,无法模仿,这就是一个地方文化生态当中最重要的价值。
就像云美术馆以及牧云溪谷这个社区,做好一个点和面,就会形成一个“小生态”,进而产生放大效应,大家就会来到这里,这里的活动以及生产的价值就会不断向外界传播,进而形成一个美术馆和一个社区的价值观和地方特色。
前面大家谈到美术馆和社区的关系,我觉得云美术馆的存在,就是参与和推动“社区特色”的建构,它不仅让社区的人因为家附近有一个美术馆而自豪,同时也让这个社区区别于其他社区,有自己的不同,有自己的特色,它会成为一个重要且特点鲜明的社区。我相信在今天一个能够被记住,能够被传播,同时有生命力的社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云美术馆与社区之间应该是一种长厢厮守、陪伴到老的关系,美术馆应该成为这个地方口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影响一个社区,影响一个城市的“老字号”。
周赫:做社区型的美术馆需要先扎根于社区居民本身的需求,就像《月亮和六便士》的关系,我们仰望月亮的时候不忘兼顾身边非常重要的东西,并且能够给予关怀。
part2
由社区到城市,由点及面的生长
左起依次为:南岛、李霞、罗雷、马立安、王晶
王晶:马立安博士从1995年开始在深圳进行人类学的研究,并创立了公共艺术项目“握手302”,记录下深圳的发展动态。作为一位长期居住在深圳的外国学者,她既是深圳发展的旁观者也是亲历者,对这个城市的成长轨迹和社区规划的更替,有着独到的想法。
没有捷径!
营造社区文化的方法是:时间
马立安:今年是“握手302”成立的10周年,我们能够活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个现代社会是怎样创造自己?在深圳,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大家会说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其实整个珠江东岸都是移民区,从南宋时期开始就有7千人移民过来。今天的移民和古代的移民有什么区别?首先是时间成本的差异,再且就是心理归属感的不同。新移民的情怀和归属感取决于自己的童年在哪度过。在深圳,很多人20来岁的时候到这里成家立业,即便户口转来过来,也会宣称自己是武汉人,东北人......只有深二代才会说自己是深圳人。
深圳的历史,如果从南宋来算有800年,如果从客家人群居生活来算有300年,如果从改革开放来算有40年,这不能再说是年轻城市了。年轻、不成熟的是我们的想象,而不是这个地方。为此,怎么塑造一个新的艺术家?怎么塑造一个新的社区?没有捷径,就需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去生根。所以我认为城中村是一个历史的载体,深圳的城中村是作为30多年移民落脚的载体,我们在里面,不但需要看到不同时代移民的贡献,也要看到不同时代的移民的积累,然后尊重那样的历史和贡献,能做到这个就够了。从另一个层面,建设社区文化是要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创造条件让人们愿意长久在一个地方生活。
王晶:深圳乐领生活创立之初提出过一句口号“在最美的地方做喜欢的事,遇见最喜欢的人”,乐领一直在打造精品旅居社区,从内容设计和场景营造上下足了功夫,吸引了众多品质会员。创始人罗雷在社群运营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你能从社群运营的角度谈一下社区的持续发展吗?
社群运营的价值
在于激发新的可能性
罗雷:中国以前很少有人提“社区”这个概念,在深圳提“社区”,是因为房地产的发展,而且早年有大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因为我有一段时间是开发商背景,所以很熟悉这套逻辑。房地产商最早提这个概念是想创造一种生活方式来推动消费。社群运营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满足群体的需求,不经意的激发人的不同兴趣和思考,这也是社区的价值意义。
一种好的社区运营方式,能为社区和社群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因素,让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激发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当他们回想起曾经生活过的社区、或是曾参与过的社群时,能够很清楚的记得那些和社区其他居民相处的时间里,得到过某种对个人未来生活的启示和某种生活的能量。
王晶:牧云溪谷一直在践行“大运营”的社区发展模式,把社区营造作为中心,通过社群的建设和运营,让居民产生归属感和幸福感。那牧云溪谷这几年都做了哪些举措和转变?社区居民的感受如何?
从牧云溪谷到云美术馆
搭建城市文明
李霞:从事地产营销这么多年,我们其实一直都存在的状态就是永无止境的学习和变化,跟随这个时代,以及我们的业主不断变化需求。云美术馆的出现最早缘起牧云溪谷的大运营战略。牧云溪谷项目的版图很大,建筑面积去到近400万,很可能未来有10万人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基本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城市轮廓。作为开发商,已经不能只考虑营销问题,而是不得不在基础配套解决后,思考一个社区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跟城市文明有关的核心内容,比如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并且慢慢搭建起来,要让生活在社区里的10万人愿意留下来,喜欢这里,让各个家庭和孩子能在这里不断成长,这是城市运营商的社会责任感。我庆幸的是有很多艺术家和策展人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了我们很多支持。
社区运营归根到底就是人,我们更多的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这个层面上,可以说艺术是一个工具,我们希望用这样的工具让社区的居民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它虽然没有办法直接产生销售结果,但是业主和孩子在美术馆观展或者公教课程之后会给我们反馈他们的想法和生活状态,一种全新的认知通达,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我认为把美术馆运营下去是值得的。
经过前面两年的实践,云美术馆未来在运营方面有了相对明确的指向:做更多让社区居民能够共情的展览,给人们带来具有普世价值的美学教育;继续推出“我家有个美术馆”系列项目,搭建社区运营以及艺术驻地的冬季候鸟计划,等等。邀请来自不同地区的策展人和艺术家来到这里共同发掘和创造社区的文化价值,通过“走进来和走出去”项目提供公共教育课程开拓居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王晶:前几天我翻看云美术馆的工作坊照片,突然发现孩子们的眼神从开始的青涩已经变得越来越有自信了。不管是城市还是社区的建设,最终还是要落到人,众人的合作才能孕育出一个欣欣向荣的城市。南岛,你作为一个资深媒体人,对社会生活有着非常敏锐的触觉和感受力,你觉得理想的社区是怎样的?
理想的社区生活
是能够增强居民的自信
南岛:理想社区应该具备审美“催眠”的功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社区让城市更文明。如果城市是一部作品的封面,代表的是高度与颜值,而社区才是真正的核心内容,它显露出来的是深度和品质。理想的社区,不仅是居住的家园,更应该是我们的精神故乡,引领我们一辈子上升的精神殿堂。我曾经在广州珠江边买过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当时有媒体采访我买房的理由,我的回答是,我要让我的孩子在写第一篇作文,乃至成人以后,这样凡尔赛地介绍自己:我出生在广州的母亲河--美丽的珠江边上,我是喝珠江水长大的,珠江滋养了我和我城市的文明。那时我的想法是让珠江成为他一生的心灵地标,让他时刻汲取灵感和营养。
现在如果再给我购房的机会,我会选择家门口有美术馆的社区,因为我们太需要加强审美教育了。社区美术馆,不同于那些巨大而空洞冷峻的城市美术馆,它是更具有美育公共教育性的美术馆,也是更具温度的生活共同体。它充满价值情怀,具有国际范,它是拥有年轻化表达方式的春风化雨般的美育导师。就像现在的情形,在舒服自然的尺度下,享受生活的美好。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居住在这的孩子,他来到我们现场,看展览听沙龙,其中一个作品或一句话,都可能对他产生深远影响。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这样的社区享受到艺术与人文的熏陶。当下,国家政府层面一直强调人文湾区、文化高质量发展、文化自信自强。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云美术馆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成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文美学实践的一个典范。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