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科技+公益”模式,未来已来教育基金开启科学素养提升行动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2021年六一儿童节恰逢《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实施,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未来已来教育基金和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共同推出“科学素养提升行动”,通过“发放科学素养包+开展科普公益课”的方式,致力于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同时,打造“科技+公益”的发展模式,逐步弥合城乡教育数字鸿沟。
为了助力深圳打造全国全域科普示范市试点城市,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未来已来教育基金将与大百汇生命健康产业园共同推出“大百汇生命科学公益行动”,依托园区现有70余家生物科技、医药及医疗器械、医疗人工智能行业的高科技企业,为青少年打开科学认知的大门、探索科学技术应用,共同打造生命科学知识传播基地。
社会的痛点是公益的起点
东西部科学素质差距进一步加大
2021年1月26日,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发布。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分别为13.27%、10.13%和8.44%。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整体快速提升的同时,东西部地区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却进一步加大。2020年东部和西部地区差距为4.83个百分点,比2015年增加了1.15个百分点。此外,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达7.3个百分点,城乡差距依然明显。
科学精神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据了解,教育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中,文化基础由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组成。
“科学教育一直是乡村教育的短板,目前在中国广大的乡村学校,科学教育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且师资力量薄弱,科技教辅设施和教具匮乏,乡村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亟待提高。”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未来已来教育基金发起人魏平表示,在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的未来世界,无论是单一领域的进步,还是跨界的技术整合,科学精神始终是必不可少的内在品质。如果现阶段不重视乡村科学学科的建设,未来乡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数字鸿沟和认知鸿沟将进一步拉大。
营造科技+多元公益场景,让科普成为深圳文明新风尚
2020年11月,中国科协将深圳市确定为全国全域科普示范市试点城市(全国仅2家)。
对此,科学素养提升行动联合发起方、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副秘书长孙雪峰表示,为了更好地推动科学技术教育、传播和普及,将联合科技企业、科技社团、科技高校、科普基地等深圳科技资源形成科普公益矩阵,通过开展小小自然学家、小小生物学家、科考小分队、科普小讲师等科普活动,走进企业、社区和学校的同时,探索打造“科技+艺术”“科技+文化”“科技+时尚”等主题科普场景,助力深圳营造“人人都是科普之人、处处都是科普之所”的社会氛围,推动深圳全域科普试点城市建设,为深圳市建设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贡献科普力量。
另据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未来已来教育基金联合发起人田仪介绍,除了科学素养提升行动,还将陆续推出美好未来立德行动 、未来教育树人行动、城乡少年融合行动、科学教师赋能行动、科技公益创新行动等系列公益行动,不断丰富“科技+公益”的内涵和外延,推动城乡科学教育融合,培育有爱、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未来少年。
培育未来少年,码上行动吧!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