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深汕合作区居民将全部转成深圳户籍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重磅消息!
8月22日,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表示: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居民将全部转成深圳户籍。
同时,在2018(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论坛,其还透露深圳将有高铁和高速公路,直通深汕合作区。
王立新还表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引擎,深圳有众多发展机遇,除了距离深圳110公里的深汕特别合作区,还有正在建设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
另外,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还被称为深圳的“飞地”。
“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范围包括汕尾市海丰县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镇,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距广州200公里、深圳60公里、香港82海里,盐田港80公里;东距汕头200公里,汕尾港35公里。
合作期限初定30年,从2011年至2040年止,享有地级市一级管理权限。据悉,在合作区已同时启用了深圳0755、汕尾0660电话区号。
消息一出,有研究人士认为,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实际管辖面积从1997平方公里变成了2465平方公里,刚好等于东莞的面积,而扩大了468平方公里,相当于6个福田区大小的面积,深圳的实际管辖面积扩大了23.45%。
上半年,深汕特别合作区表现抢眼,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5%,全区纳统在库的投资额在五千万以上项目有59个,在深圳交出的上半年各区经济排名中,深汕特别合作区名列前茅。
一
转深户在当地传言已久
对辖区居民“换深户”已有具体规划
“广东省在汕尾划了486平方公里给深圳进行规划和发展,这在国内还比较罕见,我们叫它‘飞地经济’。我们正在规划一条专线高铁和高速公路直通深汕合作区,这个地方的居民要全部转成深圳户籍。 ”王立新说。
实际上,此次王立新透露的居民户口转成深圳,正是《工作方案》规划到的内容。《工作方案》指出,核定鹅埠镇、小漠镇、鲘门镇、赤石镇(含圆墩林场)改设街道的编制职数,这四个镇改为街道,开展居民身份证、户口本、车牌、社保卡等更换工作。这也意味着深圳接管合作区破除体制上的障碍,真正实现接轨。另外,还包括人财物,房屋土地、债权债务移摸底调查、交接管等。
另据南方都市报报道,目前镇改设街道的工作仍未正式落实,镇上还未重新挂牌。并从深汕特别区当地居民处了解到,关于当地居民转深圳户籍一事从去年起就在当地广泛流传,而传言中是当地的户籍人口才能转为深圳户籍。
今年2月份,《关于深圳市组织实施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的工作方案》已经正式印发,该工作方案中就已提到,将开展居民身份证、户口本的更换工作。数位当地镇上的干部今日(8月23日)向记者表示,尽管开展居民身份证、户口本的更换工作传言已久,但截至目前并未落地。
“应该要等重新挂牌,前面加上深圳两个字了,其它的事情才好开展。”据当地镇上干部介绍,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还没有重新挂牌(标志着正式划入深圳),关于当地居民何时转为深圳户籍,目前镇上也没有收到相关的确切消息。
二
深汕合作区四个镇改为街道
除了转深户,或将有这个大变化
截至目前,新城规划建设道路71条,已建成通车19条,已动工建设26条,正在开展前期工作26条。已落地产业项目67个,预计达产后年产值有望超过600亿元,年税收约40亿元,这个被外界定义为“东深圳”的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是广东省实施珠三角带动东西北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深圳与汕尾对该合作区定位为深圳的“总部经济”与汕尾的“基地经济”的融合体,重点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将成为深圳这一“前店”的“后厂”。
深汕特别合作区和周边城市的道路联通网络也在加速建设。其中广汕铁路已于2017年正式动工建设,预计2021年完工通车。贯通后,广州至深汕合作区的列车旅行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
深汕特别区接下来两个变化:
一、是所有居民有望转成深圳户籍外
二、除了深汕特别合作区领导班子由深圳选任外,原先四镇的公职人员的人事安排是一项重要工作。据记者了解,根据计划,原有汕尾市(海丰县)选派及派驻人员、“四镇一场”及下设机构编制之内且同意划转合作区管理的人员,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未来将转由深汕特别区办理定岗任职。
据记者从当地镇干部处了解,今年年初,当地各镇上有编制的公职人员基本都已签字同意划转深汕特别区管理,相关镇里的相关材料已经上报,但截止目前,公职人员划转管理一事仍未完成,当地的干部也在等待消息。
深汕特别合作区详解
目标定位&区域交通
目标定位
现代产业新城
到2020年,起步区基本建成,特合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5亿元以上,人均GDP达到10万元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亿元以上。到2030年,经济社会实现大发展,现代产业新区基本建成。
区域交通
深汕高速、324国道、厦深铁路、潮莞高速和中远期规划建设的深汕城际轨道、广汕铁路均贯穿境内。
于2017年7月份动工的广汕铁路,深汕站(原汕尾赤石站)在广汕铁路通车后,从深汕站搭乘深汕高速铁路三十分钟可抵达深圳市区,根据目前较新消息,这条铁路将在2021年前建成。另外,广汕铁路建成后,将实现广州与深汕特别区间的一小时内互通。
除了目前已有的高速公路和高铁,根据王立新的透露,还规划一条专线高铁和高速公路直通深汕合作区。专家分析,打通了交通命脉以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发展进程将会进入“超车道”。
从合作区驱车至深圳市中心区约1 个半小时、盐田港约45分钟、巽寮湾国际休闲度假区和小径湾海滩度假区约30分钟。
深汕合作区发展定位
根据深汕特别合作区官网显示,合作区定位为现代产业新城。以深圳为主导。
深圳主导产业配套,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逐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现代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农业为重点的产业体系。
从区域分工来看,深汕特别合作区又分为“两轴一带一中心四组团”,各自的分工也有所不同。
两轴
东西向以高铁、高速公路和国道为骨架,西接珠三角,东接海西经济区,串联城市核心功能区,为城市发展主轴。
南北向以规划城市快速路为依托,南抵红海湾,北达莲花山麓,串接合作区主要潜力地区,为功能拓展轴。
一带
于红海湾沿线,东至鲘门百安半岛,西至小漠渔港,利用滨海景观资源,发展高端旅游、健康养生等服务功能,打造形象优美、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活力岸线。
一中心
位于合作区中部、城市发展主轴与功能拓展轴交汇处,由赤石南片区和小漠镇区组成,以行政、商业、商务、居住等综合服务功能为主,为合作区公共服务与现代服务的核心。
四组团
①鹅埠组团——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传统优势产业,依托鹅埠老镇区,完善生活及产业配套服务功能,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路,建设成为合作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配套服务区。
相对于其他三个镇,鹅埠的分量似乎更重。根据规划,鹅埠将享有深汕文体中心、深汕城市广场 深汕邻里中心等区公共设施项目。
近年来,深汕合作区出让的土地绝大部分都在鹅埠,且核心的居住用地也多在鹅埠。在较新公示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中,鹅埠镇的建设规模也远高于其他三个镇。
②鲘门组团——对外交通门户和滨海旅游功能区
依托厦深高铁鲘门站,强化交通集散和综合服务功能,推动鲘门镇区的升级改造,建设绿色驿站、特色美食、渔人码头、特色商品城、滨海体育公园等项目,发展成为集旅游休闲、健康养生、商务居住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
鲘门较大的优势就是交通,具备公路(广汕公路) 、高速(深汕高速)、高铁(鲘门站)、港口(鲘门港)、飞机场(深汕机场)、海湾(鲘门湾)
③小漠组团——新能源及临港产业基地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临海资源优势,结合乌山港和疏港通道建设,重点发展电力能源、新材料、仓储物流等产业,打造粤东能源产业带的重要组团。
④赤石组团——以科教研发、休闲旅游、生态农业为主导的远景功能提升区
重点发展生物科技、科教研发、生态农业等产业,合理开发利用片区内历史文化遗
几个较新进展
目前,腾讯、华为、华润等名企都把数据中心设立在合作区内,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华为(深汕)云计算服务中心先后入驻。
先进制造业方面,华润海丰电厂,中安视安防设备,瑞和工业园,芯灵微电子,华阳机电,凌祺机电,凌阳国际珠宝城,大百汇生物科技园,科兴生物,金科纳米材料,康强管材,晟火运动数码,海晖供港食品生产基地等都在相继建设中。
从深汕特别合作区官网上进一步了解得知,深汕绿地中心211米摩天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中,深汕湾科技城13万平方米启动区前期工作完成初步成果,特区建发·东部大厦“破土而出”向147米高度挺进,多个项目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产业项目,万泽航空发动机特种材料生产基地,易能电气生产基地,蓝盾新型防水材料华南生产基地等进度均在加快。生产生活配套项目,小漠国际物流港(一期)工程,品牌产业园,城市服务厅等都在建设中,相信不久后会呈现一个不一样的深汕特别合作区。
数据显示,单单是2017 年,深汕特别区落地的产业项目总数达到 19 个。截止至2017年12月29日,深汕特别区已供地产业项目累计达到59个,其中,11个已竣工投产,21个正进行主体施工,11个正进行桩基施工,16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2017全年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有80个,其中包括58条道路和22个公共配套设施项目。
深汕特别合作区成立历程/大事纪
1、2011年2月11日
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深汕(尾)特别合作区基本框架方案》,正式成立深汕特别合作区。
2、2011-2017年
自2011年5月授牌成立以来,由于规划未明确、体制未理顺等原因,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发展一度停滞。
3、2017年上半年
深圳开始紧锣密鼓地开展合作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全面接手主导工作。
4、2017年6月
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调研深汕特别区,明确提出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按照世界一流标准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更好地发挥对粤东西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5、2017年12月
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就深汕特别区的规划建设提出新要求:高标准、大手笔、大气魄规划,在带动产业集聚的同时,不断提高城市发展潜力。
6、2018年4月中旬
在深圳市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去年合作区的GDP首次纳入深圳GDP中。
7、2018年上半年
深圳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实施《关于深圳市组织实施深汕特别合作区机制体制调整的工作方案》。 《方案》强调要将合作区作为深圳市一个重要的经济功能区,按“10+1”(深圳市10个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模式给予全方位的政策和资源支持。仅今年3月,医疗卫生、人居委、民政局、气象局多个深圳政府部门到深汕特别区调研。
8、2018年5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首次来到深汕特别区调研,指示要把当地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打造先富帮后富、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创新典范。
9、2018年6月15日
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特别区”)500万“大奖”全球征集中心区设计方案。
10、2018年7月27至28日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海洋局)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共同组织召开《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2017-2035)纲要》(下称《纲要》)专家咨询会,来自国内9位规划业内各相关领域知名专家一道行走新城、全面“把脉”深汕特别区总体规划纲要初步成果。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
来源:一财网、南方都市报、中国新闻网、买房之前,深汕特别合作区官网、南方网、每日经济新闻、深圳梦等、深圳特区报
整合编辑(搜狐焦点深圳/疯人愿)
转载请注明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