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大地产、大企业”,银行寻觅普惠的“蝶变之路”

搜狐焦点深圳商务 2018-05-11 16:20:15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前几天看到一组数据,说“过去发财靠涨价”,如大家曾经热捧的股王茅台,主要是涨价的故事。2016年,53度飞天茅台零售价只有800多元,现已涨到1500元一瓶。

“金融获取”的福利效应

前几天看到一组数据,说“过去发财靠涨价”,如大家曾经热捧的股王茅台,主要是涨价的故事。2016年,53度飞天茅台零售价只有800多元,现已涨到1500元一瓶。过去十年,国内最为成功的财富模式无疑就是买房。2008年到现在,官方统计的全国商品新房的平均售价涨了一倍多,事实上大城市涨了2-3倍。专家说了,最本质的原因是货币超发,钱不值钱了!十年前,中国广义货币M2总量只有47万亿,而现在的货币总量已达到174万亿,货币总量就增加近3倍,这也是过去10年房价实际涨幅平均达到3倍以上的原因。

善于、敢于借钱(或者叫杠杆)的人,都发财了。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不管是居民贷款买房,还是企业杠杆收购,抑或是胆儿更大的,前几年搞P2P、第三方理财、交易性投资等等,都体会到了“钱生钱”之威力无穷。不过,笔者远在万里的西北农村老家,老百姓貌似与货币超发没有任何关系,不管货币政策宽与紧,他们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甚至,买种子化肥、起房子、小孩上大学,都要去借高利贷。古往今来,这一模式未有改观。

2、坚持普惠的“打法”

过去,“双大”战略下,银行的打法是用财务报表叠加税务数据,甚至是“总对总”方式营销和放贷,风险可控、规模效应(单位营销和员工的利润)非常显著。但是,如果将这套基本“坐在办公室营销”的打法用在小微企业、“双创”融资上,那是特别不行的。单笔贷款小(没有规模效应),报表、流水、交易合同等无法确认真实度,甚至连无财务报表都没有,传统风控模式下,小微贷、小企业贷、创业贷等,被界定为“风险大”,也没有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法,贷款难和贵就在情理之中。

但是,如果顺应他们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特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找到一种标准化、批量化、自动化的模式,也就是用普惠的打法做小微贷款,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比如,深圳是小微企业的天下,全市仅工商注册的小企业及小微企业就有100多万家,科技型小微企业3万多家,占广东省科技小企业的60%。这样的城市,银行就应该按照普惠的打法来做贷款,比如建行的“云快贷”、平安银行的“新一贷”等,不像传统贷款一样,要求客户跑几趟,银行审批后在放款。基于需求特征和大数据,用普惠的打法,直接在网上、手机上就在线办好了。

事实上,银行在深圳搞“双大”战略,空间确实有限、竞争也非常激烈。基于此,2014年建行深圳分行就尝试,看看能否借助金融科技、大数据应用、场景化服务,实现批量化“获客”,标准化、全线上审批。这样,既满足小微客户融资,还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一线工作人员职业发展机会。2015年到现在,基于“云快贷”的新打法,打通产业链资金供求嵌套的“交易云贷”、“线上平台云贷”,建行积累了近2万户普惠贷款客户,涵盖470多个衣食娱教等细分领域。尽管,这2万名客户短期对建行利润贡献,可能不及几家垄断性大企业来得多,但试想,小微企业客户数量多、行业全、随借随还,金融服务粘性大、可持续,后续增值服务贡献大。借助金融服务价值链(支付、结算、融资)和上中下游产业链,不断增加场景模式、大数据应用、集约管理,贡献是细水长流的,规模也能实现突变。

2、银行革命和蝶变

田国立讲到,新业态、新模式对传统银行业务的冲击很大,“消失的银行”绝非危言耸听;趋势有时很残酷,我们做“大”业务已习惯了,当大的风险向我们投放阴影,当一场危机正一步步走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可能还在灰犀牛背上狂欢。因此,用“双小”连接和承接“双大”,用住房租赁连接和承接住房按揭,用金融科技连接和承接对公对私业务,这样无疑能够与原有优势形成融合,与外部市场形成链接,我们的竞争优势将形成差异性和综合性。

对于像建行这样的国有大行,除了社会责任外,基于海量历史按揭贷款、网点和网银规模化积累的数据,企业对公贷款的经验,布局金融科技的实力,可以基于建行深圳分行的实践,依托“云快贷”的思路,“交易云贷”、“线上平台云贷”等产品创新,不断创新普惠打法,实现银行转型和模式蝶变。比如,大银行对大企业有贷款经历,可以掌握大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产业链,依托大企业信用,“资金-物资”在围绕大企业生产经营闭环的循环脉络,切入到大企业上下游普惠贷款,这样既能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也能促进生产和流通,实现“企业-银行-社会”共赢,也就实现了从“双大”到“双小”的顺利对接和过渡。基于此,构建起全部行业的信息信用链和数据基础链,为普惠金融范围扩大打好基础。目前,建行深圳分行正在创新和开展这样业务,希望能有较大突破。

笔者认为,一直在舒服地赚钱,建行能有这样的危机感、紧迫感,确实很难得,这不仅是落实中央部署的政治任务,服务社会民生的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更是建行的重大战略选择,是赢得未来市场的重要战略调整安排。同样,趋势不可阻挡,无论多大的企业,都必须要顺应趋势、集聚正能量,在百姓、社会、国家共赢发展中实现自身利润。当代社会,能否获得金融服务,这是亟待发展的任何领域都希望获得的,特别是普惠金融。近些年,房地产、影子金融太繁荣了,银行确实偏离了实体,现在若还不回归,共输结局、死路一条,所有银行都该觉醒。建行,作为排名前列家上市银行,作为国有大行,有革自己命的魄力,确实值得赞赏,希望在普惠领域里闯出一片天地,实现蝶变。

作者:李宇嘉(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