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亮了!粤港澳大湾区三年计划!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搜狐焦点深圳资讯 2019-06-14 09:04:54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一所海洋大学.两个海洋公园!

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具体措施的通知》。

出台了涵盖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用海用矿用林等重点领域的19条“含金量”颇足的重磅措施。其中涉及深圳的部分亮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计划: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一所海洋大学、两个海洋公园……“海”味更足的深圳,你期待吗?

划重点

1、今年基本完成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鼓励各市打破行政区划限制

2、明年底全面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

3、探索城市地下空间竖向开发、分层赋权,建立相关制度

4、鼓励试行‘先招后拍’‘带项目出让’方式供地

5、推动珠三角各市国家高新区扩容

6、完善 “三旧”改造政策体系,试行以“区片地价”替代单个地块评估价

7、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广州建设国家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省自然资源厅的消息的原文

(点击可查看大图↓)

今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把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全厅“头号工程”加以推动。近日,印发《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具体措施的通知》,出台了涵盖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用海用矿用林等重点领域的19条“含金量”颇足的重磅措施。

  今年基本完成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通知》要求,今年要基本完成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设置珠三角专章,推动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构建优质生活圈。2020年要基本完成市县镇级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鼓励各市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因地制宜编制功能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强化区域、城乡、陆海自然资源的统筹规划和整合利用。

  为保障规划严格实施,广东还将探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地方立法研究,同时通过空间留白、负面清单等形式增加规划弹性。探索“减量规划”实施政策,争取自然资源部每年下达一定数量的周转建设用地规模,实施建设用地复垦区“拆二留一”。

  明年底全面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

  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设方面,广东将探索城市地下空间竖向开发、分层赋权,建立地下空间使用权取得、流转和登记制度。探索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加快完善海域使用权出让、转让、抵押、出租、作价出资(入股)等权能。2020年底全面完成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

  鼓励试行“先招后拍”“带项目出让”

  “鼓励产业用地试行‘先招后拍’‘带项目出让’方式供地。率先实施产业用地标准化出让和‘带设计方案’出让,加快项目落地建设。”《通知》强调,要大力推进自然资源供给侧改革,探索自然资源供应新模式,通过建立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对项目在用地期限内的利用状况实施全过程动态评估和监管。在海洋资源方面,要加快开展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市场化出让试点工作,加快推进海砂新砂源选址和市场化,探索实行海砂采矿权和海域使用权打包统一出让。

  保障现代产业、重大平台及基建等用地需求

  推动珠三角各市国家高新区扩容和各类专业性园区、产业转移工业园转型升级。支持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十核多节点”等科创载体、平台、合作区和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家电、机器人、绿色石化五个高级产业集群建设。统筹用地用海用林规模和指标,对纳入大湾区战略部署的重大平台、国家重要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和民生工程的用地需求予以优先保障。对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探索以土地作价出资入股方式供地。

  全面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在珠三角率先建立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对生态空间实行区域准入和用途转用许可。推进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等国家、省级山水林田湖草(海)生态保护修复试点。以垦造水田、拆旧复垦、耕地保护和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等政策为基础,推进建立市场化、多元化、差异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推进珠江口近岸海域综合治理。

  推动立法 完善 “三旧”改造政策体系

  《通知》提出,要加快推进 “三旧”改造地方立法工作,争取今年9月底前将《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管理办法》送省司法厅审查并按程序提请省政府以政府规章形式出台。探索“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体系,推行改造用途管制和容积率转移制度,试行以“区片地价”替代单个地块评估价,支持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并将土地使用权返还给原土地权利人。借鉴香港城市更新的“强制售卖”制度,探索建立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大多数产权人利益的“三旧”改造拆迁补偿矛盾纠纷司法裁决制度。

  出台海洋六大产业三年行动方案

  在海洋经济方面,今年要制订实施海洋六大产业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惠州埃克森美孚、湛江巴斯夫等涉海重大建设项目用地用海审批。推动粤港澳合作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广州建设国家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南沙新区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江门建设大广海湾粤港澳合作用海示范区。加强海洋经济对外合作和金融创新,支持引导金融资源和社会资金投向海洋经济发展领域。

  乡村振兴相关项目允许“点状供地”

  为进一步深化自然资源重点领域改革,《通知》还提出推进用地用海用林并联审批,探索容缺受理、容错审批机制。持续实施不动产登记“双提升”行动,今年底前实现“一窗受理”,所有地级以上市城区范围全面实现“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推动南海区“三块地”改革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集体土地整备、集体和国有用地“混合开发”等方面深化改革探索,今年全面完成南海“三块地”改革试点工作。对列入乡村振兴相关规划和行动计划的建设项目,允许根据实际需要保留集体用地性质,通过“点状供地”方式落实项目用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计划: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一所海洋大学、两个海洋公园……“海”味更足的深圳,你期待吗?

11日,记者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了解,为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亮点和名牌,深圳正着力从海洋科研、政策、产业、金融、法律、交流合作等方面补短板、谋跨越、树品牌,全力推进创建一所国际化综合性海洋大学、打造一个全球海洋智库等“十个一”工程,作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按照规划目标,计划到2035年,我市将基本建成陆海融合、经济发达、科技创新、生态优美、文化繁荣、保障有力,具有国际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要建一所国际化综合性海洋大学

据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个一”工程是目前我市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指的是一所国际化综合性海洋大学、一个海洋科学研究院;一个全球海洋智库、一个深远海综合保障基地、一个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一个以“中国海工”为代表海洋标杆企业、一家海洋开发银行、一支海洋产业发展基金、一个国际海事法院和一个中国国际海洋经济博览会

目前,我市已经对与之相关的65项重点项目进行了梳理,并将其作为近期开展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工作的主要抓手,预计到2020年,65个近期重点项目中的44个项目将全部完成,21个项目有初步成果。

该负责人表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深圳顺应国内外海洋经济加速发展、世界海洋经济中心东移做出的战略选择;是深圳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深圳推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共商、共享、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载体,将成为深圳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引进世界知名海洋科研机构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离不开海洋科技创新。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海洋科技创新,通过规划建设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壮大海洋教育研究机构、集聚海洋领域专业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多元举措,持续提高海洋科技创新水平。

据了解,截至2018年底,我市已建成海洋产业相关的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市级工程实验室14个、工程中心3个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个。建立深圳市智能海洋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已获批筹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引进中船重工、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在深圳设立海洋科研机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已挂牌成立,将重点围绕海洋工程等7个领域开展研究生培养。

未来,我市将对标国际,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整合和集聚国内外海洋科技力量,从发展海洋教育研究机构、集聚海洋领域专业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规划建设海洋科技创新高地等方面入手,打造从科技前端研究到后端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并从人才和空间保障等多方面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大力提升海洋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提升深圳海洋科技在全球的地位。

拟建一座海洋博物馆和两个高级海洋公园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需要有鲜明的海洋城市文化特色。深圳拥有1145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和超过260公里的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位置得天独厚,这些都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深圳将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文化意识培育两方面切入,全面落实海洋生态文明理念,促进陆海文化融合

具体说来,我市将以建立陆海联动的污染治理机制、提升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建高级绿色活力海岸带、彰显海洋文化特色、建设国际滨海旅游城市为抓手,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文化发展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深圳海洋城市特色,提升深圳海洋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

目前,我市拟在大鹏新区规划建设一座深圳海洋博物馆,该博物馆规划面积达5万至8万平方米,将与国家海洋博物馆规模相当。另外,已选划大鹏半岛申报高级海洋公园,筹建华侨城高级海洋公园和深圳湾自然保护区

企业也对深圳如何打造海洋中心城市提出建议。中广核集团有关负责人认为,深圳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一定要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突出的作为。要充分发挥深圳面向南海、毗邻东南亚的区位优势,从提升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能力、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打造南海综合开发服务基地等方面着手,深化国际合作,增强深圳在全球海洋治理和国际海洋发展中的话语权。

该负责人表示,作为国际一流的清洁能源企业, 中广核自2007年正式涉足非核清洁能源领域,陆续开发风电、太阳能等业务,形成“海陆并举”的发展局面。尤其在海上风电方面,已经成为了中广核一张靓丽的企业名片。中广核集团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三个方面助力深圳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强,图片:周红声)

深圳海洋博物馆落户大鹏

(5月18日)

是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

     大鹏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与深圳华侨城鹏城发展有限公司携手在大鹏所城非遗基地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大鹏新区发布博物馆事业发展调研与规划纲要白皮书》。

这是新区首次

对博物馆事业谋篇布局之作,

代表着新区博物馆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新区也首次公布在博物馆事业上的目标

——打造全域博物馆半岛。

同时,

还有个重磅消息要告诉大家

深圳海洋博物馆

选址定在大鹏新区

构建四级博物馆体系

     2018年底,“新十大文化设施”和“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名单在深圳市重大文体设施建设规划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出炉。在“新十大文化设施”中,深圳海洋博物馆拟落户大鹏新区,这不仅是深圳又一处文化地标,也是近年被赋予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深圳的排名前列市级地标性海洋文化设施。

    深圳不仅有着1997.47平方公里地域面积,也有着1145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先后被国家授予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市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等目标任务。如何展示好深圳的海洋文化,成为深圳海洋博物馆的一大任务,据市级规划称,将集历史性、文化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最终,深圳海洋博物馆选址落户新区,与新区丰富的海洋资源密不可分,这里有着全市二分之一海岸线和约四分之一海域面积,全市56个沙滩中的54个都在新区。

    同时,大鹏新区博物馆和咸头岭博物馆也正在选址之中。新区以“博物馆+”为引领,准备打造由市级骨干国有博物馆、区级门户国有综合性博物馆、特色型非国有行业博物馆、创新试验型非国有博物馆集聚区所构成的四级博物馆体系。

推动博物馆上“云”

    新区是深圳的“生态基石”,也是“文化之根”,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27处,其中高级1处、省级1处、市级5处、区级4处,其他不可移动文物116处。新区现有2座国有博物馆,为大鹏古城博物馆、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陈雄解读大鹏新区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

     为了摸清新区博物馆资源底数,为规划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与华鹏公司联合委托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对新区的博物馆事业发展进行一次全面调研规划。

    白皮书指出,新区因立足生态环境、地理区位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规划“博物馆+”生态系统,充分运用“博物馆+数字信息技术”“博物馆+旅游和科创产业”“博物馆+人居环境科学”等,改变现有博物馆的管理理念,与智慧平台对接,推动博物馆上“云”,推进馆藏文物、藏品信息数字化,推进全域文博资源信息数字化,建立新区文博资源数字化平台。

    白皮书建议,新区建立“大鹏新区全域博物馆云平台”,建立“博物馆+半岛全域旅游云服务中心”“博物馆+区域城镇化与社会综合治理”“博物馆+农林水利生态人文旅游”“博物馆+交通、气象”“博物馆+环保、国土、能源、海洋”“博物馆+全域文化旅游配套设施”等平台。

大鹏所城将建微特博物馆

   距今已有625年历史的大鹏所城,是国内目前保存较好的明清海防遗存之一,也是全深圳少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村。大鹏所城保存完整的城防系统和近千栋古民居及周边山水环境,其作为明清海防遗存的屯田、校场墩台、衙署庙宇、将军府、将军墓、古驿道等要素齐全,拥有国保本体建筑21处、不可移动文物73处,还有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大鹏所城南门楼。

   华鹏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除了建馆已有23年历史的大鹏古城博物馆外,还计划在所城推出系列微特博物馆。有以明清海防历史为主题的“刘起龙将军第海师博物馆”,有带有浓郁生活氛围的咖啡故事馆还也有讲述大鹏所城历史、展示特色文化的大鹏粮仓文博展示中心、城隍庙非遗基地等。

   这些微特博物馆与赖恩爵将军第为代表的21座文物保护建筑一起彰显大鹏所城海防文化、历史文化、客家文化、非遗文化等,又加入现代化、科技感的呈现方式,以及寓教于乐、寓文于游方式,让市民游客更好地感知和了解历史文化。

(来源:读创)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